-
我最近也在看这个芯片,但是它没有QSPI接口,RAM也太小,采集的数据除了自己用,没法传给别人,手册在仔细看,准备买几个芯片玩玩,但又有点想放弃,楼主先玩
-
是一个稳压管,限制VGS的电压,一般不超过20V,否则MOS有损坏的风险
-
冒泡排序是算法中最简单最基础的一个
弄两个循环,将所有元素判断一次,比大小,再交换即可。
当然这个排序也是最慢的效率最低的。
但好在简单,排序时间固定。
-
可以,我是切换为winusb模式就可以了。
-
秦天qintian0303 发表于 2025-4-1 11:42
stlink不是只能调试ST的单片机吗?是个魔改版本?
国产的单片机,下载算法几乎全部和stm32f103系列一样。所以默认就可以用了。
-
谢谢分享,
-
这种U盘是双口,一个TYPE-A,和个是TYPE-C,两个口子内部是接在一起的,插两台电脑上当然不能工作了,
-
这个活动的芯片型号是啥?也没搜到。
-
freebsder 发表于 2025-3-26 17:19
AI辅助成标配了啊,哈哈哈。
确实,在一定情况下能减少一些工作量。
-
本帖最后由 fxyc87 于 2025-3-26 16:00 编辑
TMC9660芯片在电机控制领域展现出诸多优势,然而传统电机控制模式在多方面存在痛点,影响着电机控制系统的性能、成本与开发效率。
1. **芯片选型**:传统电机控制模式下芯片选型极为复杂,涉及主控MCU、MOS驱动芯片、MOS功率管等多种芯片的挑选,还需确定电机位置反馈与电流检测方式。各环节对使用者专业知识要求极高,一旦选型失误,会严重影响系统性能 。并且不同类型电机(如BLDC电机、步进电机等)适用的芯片组合差异大,增加了选型难度与工作量。
2. **效率优化及控制精度**:传统控制方式选择有限且难以平衡效率与精度。方波控制虽简单,但效率低,电机运行不平滑,会导致设备稳定性差,能耗与机械磨损增加;FOC控制理论上能实现高效精准控制,但算法和调试过程复杂,对开发者专业水平要求过高,导致实际应用中难以普及 。
3. **抗干扰性**:传统电机控制系统的电路设计和信号处理方式存在局限,在复杂电磁环境中抗干扰能力弱。电机运行产生的电磁干扰不仅会影响周边电子设备正常工作,还易反馈到自身控制系统,致使电机运行异常,如转速波动、位置偏差等,严重时可引发系统故障 。缺乏有效的抗干扰措施,使得传统电机控制系统在电磁环境复杂的场景中应用受限。
4. **成本控制**:传统电机控制模式因涉及众多芯片选型和复杂电路设计,物料成本高昂。不同芯片采购渠道多样,增加了采购管理难度与隐性成本 。其复杂设计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开发和调试,不利于产品成本控制与市场竞争。
5. **算法**:传统电机控制算法在面对复杂工况时表现较差,如电机启动、变速、负载突变等情况。此时算法难以快速、精准地调整控制参数,导致电机响应迟缓、控制精度下降,影响设备整体性能,无法满足现代工业对电机高效、稳定运行的要求。
6. **安全**:传统电机控制系统的安全防护机制不完善,当出现过流、过压、过热等异常情况时,无法及时有效地进行保护。缺乏全面的安全监测与保护功能,使得传统电机控制系统在安全性能上存在较大隐患。
7. **电磁干扰**:传统电机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强烈电磁干扰,对周边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造成严重影响,如使通信设备信号失真、传感器数据异常等 。其自身控制系统也会受到电磁干扰的反馈影响,导致运行不稳定,降低了系统的可靠性,限制了在对电磁环境要求较高场景中的应用。
8. **热管理**:传统电机在长时间高负荷运行时,散热设计不佳,产生的大量热量无法及时散发。高温会降低电机效率和性能,加速内部零部件老化,缩短电机使用寿命,增加设备维护成本和停机时间,影响生产效率。
9. **工具使用**:传统电机控制系统开发过程中,工具使用复杂繁琐。需要配备编程器、调试器、示波器等多种工具,且这些工具之间兼容性差,操作界面复杂难懂。开发者需花费大量时间学习工具使用方法,在工具间频繁切换协调工作,增加了开发难度和时间成本,降低了开发效率。
综上所述,TMC9660完美解决了以上问题点,控制简单可靠,能够快速加速产品上市,唯一缺憾是芯片价格有些高。
-
二维码有很多种,平时手机扫的叫QR格式的二维码,这种也是二维码,这种是DM格式的二维码,这里可以看下种类 【https://www.cnblogs.com/guorongtao/p/12921855.html】
-
本帖最后由 fxyc87 于 2025-3-14 14:30 编辑
PCB完成初步 布局,周末了有空了再看看原理图有没有问题。没问题就下发加工了。
-
芯片引脚的主要功能已分配完成,参考了【evlspin32g4-act】板的原理图。
并且下载了ST MC Workbench工具,这个是ST的电机库软件,可以生成代码,配置电机参数,查看曲线等。
-
个人信息无误
-
原理图绘制:
高级定时器有3个,可以是TIM1/8/20
但实际上合封芯片上只能是TIM1,8和20引脚未引出,不能用
-
原理图绘制:
配置调试界口,再配置晶振这些都是必须的
再配置主电机控制接口,高级电机定时器,看手册,可以是TIM1/8/20
-
原理图绘制:
STSPIN32G4的芯片内部使用的是STM32G431VBT3芯片,在使用STM32CUBEMX设计原理图时需要选择此芯片
先配置调试SWD接口
-
okhxyyo 发表于 2025-3-10 09:20
楼主真是行动派!!期待你的成品
谢谢,我会一步步分享一下我的学习历程
-
主芯片资料介绍
https://www.st.com.cn/zh/motor-drivers/stspin32g4.html
电机供电电压为5.5 V至75 V
三相栅极驱动器:
支持1 A灌/源电流
可对功率级MOSFET进行VDS监测
集成自举二极管
可通过I2C接口对驱动配置及读取状态寄存器,可带来最佳的应用适配效果
可防止上下管直通
集成32位ARM® Cortex®-M4 MCU+FPU内核的STM32G431微控制器:
时钟频率高达 170 MHz
面向三角函数的CORDIC数学硬件加速器
具有专有代码读保护 (PCROP)、安全存储区域和1 KB OTP,128 KB Flash存储器
32 KB的SRAM存储器,带有硬件奇偶校验
2个用于电机控制的16位高级定时器,最多支持6个PWM通道
8个通用定时器
2个12位分辨率ADC(多达19个通道),转换速率为4 Msps
4个12位DAC通道
4个超快速轨到轨比较器
3个同样适用于PGA模式的轨到轨运算放大器
内部高精度电压参考
高达40个GPIO
丰富的接口:I2C、SPI、UART和CAN
通过灵活的集成式电源管理实现自供电
VCC降压转换器最高可支持200 mA的电流,内置了功率MOSFET且支持可编程输出电压
3.3 V LDO线性稳压器(最大电流150 mA)
可在待机期间为MCU供电的低静态电流线性稳压器
全方位的保护功能:热关断、短路、过载和UVLO保护
可以用同一MCU同时控制2个电机
可置于待机模式,以减少功耗
可通过SWD或JTAG实现片上调试功能
更宽的温度范围:-40 ℃至+125 ℃
-
报名:
参与理由&个人编程基础:
工作一直用STM32,GD32,RUST自己也玩过,写过几个小工具,嵌入式还没用过RUST。对RUST的所有权还需要深入了解。
-查看修炼任务和活动时间表,预估可以跟着完成几级任务(初级、中级、高级):
初级中级没问题,高级如果时间允许可以试试。
-如探索过Rust,请说明Rust学习过程遇到难点,希望在参与活动中收获什么?
RUST的所有权,以及嵌入式的rust还需要深入学习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