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以前很多地方都讨论过,大家不要踢我:
1.工业上一般采用热电阻和热电偶,300-400摄氏度以下采用热电阻较好,350以上采用热电偶,具体分度看最高使用温度;
2.更好的温度例如600摄氏度以上可以采用红外测温;
3.民用低温一般采用NTC、PTC、甚至二极管堆(过去常用),也有采用人体红外的。
就常温±100摄氏度的测量,一般都选NTC,电路简单,甚至很多都不需要放大电路,灵敏度高,经济。但这种方式作为工业应用的成本也不低,例如市面上常用的10K NTC 几元一个,我们用的工业级批发都100元一个。
-
我认为这个波动是输出电感的轻度磁饱和或大电流的非线性引起的,如果不是则应该考虑电压反馈环节是否存在“延迟”( 无论是硬件容性或软件采样和运算导致),都会形成简单的回路自激,当电流小时不明显。
-
热释人体红外感应一般感应距离较大,大约在3-5米以外都可以感应到。
但主动红外的一般距离较短,但也有灵敏度很高的。
不是到不采用的是什么原理的。拍个照看看
-
可能是C2太大了,影响了输出特性
-
你的负载如果没有瞬态变化的话,C21就可以去掉。
-
431需要有一个最小工作电流,你查手册确认以下。
应该是1mA左右,太小了就无法工作。
也有微功耗的,但也是需要最低工作电流的,否则"稳压"的动态调整无法实现
-
现在的MOS内阻都很小,对散热要求不够。
但对于大功率器件,散热绝对是第一考虑的要素!
-
建议输入短路,或输出和-VIN接起来。让他们处于最稳定或固定状态。
-
一般开关电压需要一个“基本”负载。
过去技术落后的时候这个基本负载在20-30%,现在技技术成熟了,也需要一个小负载。
例如一般220AC/24vDC的开关电源这个负载大约在470欧姆,根据你的电路原理不同,这个假负载大小也不同。
-
我看过这个电容对负载变化影响的瞬态调整波形,事实上就是起到了提高响应速度的前馈作用。
从C2于R3构成的负载微分作用到"FB"的效果也是这个原理。
-
为了学习当然可以。
但为了应用或工作,建议从实际出发,JEST DO !!! 从实际需求开始直接进入编程实战,现在的知识已经没有门槛了,网络给了你“所以”的一切。
甚至连你这个问题AI可以直接回答你。
-
对于直流回路来说,几乎没有意义,不接也可以。
但如果后面负载变化较快或有类似开关电源、脉冲驱动等,那就意义很大了,可以提高431的对负载变化的响应速度,从控制意义上讲:属于超前补偿。
-
感谢分享!
-
原理是相同的,转子位置和专用测速齿的原理是相同的,转子是较好的导磁材料
-
如果电源功率较小,可以考虑在最前端串联一个NTC,现在到处都是开关电源,浪涌非常大,但比起10年前,故障率降低很多,原因就是大都采用了NTC,比过去的保险电阻或3.15保险都好用,甚至很多电路都省了3.15保险。
-
原因很多,但一般是关断速度不够导致。
所以才有很多关断加速的设计方案。
如果不是,则可能是前沿或后延有振铃,导致高次电磁干扰引起随机性破快,至少引起不必要的发热、效率低。
-
只要不是批量产品,建议购买成品,非常实惠。
如果是研发新产品,则驱动一般用专用芯片+MOS(模块、IGBT等)。
操作脉冲和控制可以是CPU也可以是PLC或简单芯片。
-
霍尔传感器就是用来检测转子的相位或转速。
霍尔传感器的原理就不分析了,你只知道当传感器有磁场接近和原理时能够检测就行了。
然后再说说那个磁铁,当检测齿轮的齿头接近磁铁时,提供了磁场的通路,所以安装在附近的传感器就检测到了这个磁场的变化,再具体就不纠结了,自己分析。
-
我们试过LoRa,简单点还可以,距离、功耗都不错,
但模拟量太多了(例如5-6个以上),速度有较大瓶颈,无法达到5-10秒的实时监控。
-
对付浪涌压敏只是粗略的拦截,需要精确的拦截还需要TVS。
如果你不怕瞬间电压回落,选更大电流的压敏也可以好一点,当然根据你的功率评估情况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