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10-25
-
发表了主题帖:
英特尔CEO帕特·基辛格:共筑x86核心架构,推动AI PC创新
AI正在“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随时随地可用的生产力和创意工具,让我们的日常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在日新月异的技术进展背后,是性能更强、功耗更低,更能适应AI工作负载需求的芯片,提供着不可或缺的算力支持。其中,芯片架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英特尔公司首席执行官帕特·基辛格近日表示,得益于AI所带来的机遇,作为数十年来计算技术基础的x86架构,正在迎来一个定制、扩大和拓展的时期。
基辛格认为,每家公司都将成为AI公司,每台设备都将成为AI设备,特别是每个人打开AI PC,便能受益于AI技术的神奇力量。AI PC让人们在使用AI时,不再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不必将个人数据分享到云端,网络连接也不再必需,正如当年英特尔迅驰平台推动Wi-Fi在公共场所普及,从而使PC的使用从以生产力为主扩大到互联网应用一样。
AI PC时代即将到来。IDC预测,AI PC在2025年将占据市场的一半份额,而在2030年,这一比例将达到100%。英特尔目前已出货了超过2000万台设备,在生态系统方面,已支持了超过100家ISV,300多项AI应用和500多个AI模型。
基辛格表示,AI PC时代需要定义核心架构。x86架构正是AI PC时代的关键,一如它是数据中心以及边缘和网络解决方案的核心一样。为了让x86架构在未来变得更加灵活、开放,进一步提升其成本效益,英特尔近期与合作伙伴携手成立了x86生态系统顾问小组,目标是进一步推动x86生态系统的蓬勃发展,以更强大的定制化能力、兼容性和可扩展性满足客户的需求。
同时,在产品层面,英特尔也在与OEM厂商密切合作,推出以酷睿Ultra系列处理器为核心的AI PC。酷睿Ultra同时实现了出色的性能和电池续航,为用户带来了全新的应用和沉浸式的使用体验。基于强大的x86架构,通过CPU、GPU和NPU的结合,酷睿Ultra能够充分发挥AI技术的优势。基辛格介绍,英特尔将于明年推出基于Intel 18A制程节点的Panther Lake处理器,继续推动AI PC创新。目前,该产品的样片已经出厂、上电运行并顺利启动操作系统。
- 2024-09-26
-
发表了主题帖:
从实用主义出发,论 14700KF 和 7800X3D 如何选择
CPU 作为主机核心,在装机的时候大多数人总是从 CPU 出发再回到 CPU——根据自己的使用场景和性能需求选定 CPU,再根据 CPU 特性圈定主板、内存、散热器、电源等。
在 2024 年这个时间节点,会触发很多 DIY 玩家选择困难症的一组 CPU,就是 7800X3D vs 14700KF。
这一对处理器作为 AMD 和英特尔务实主义至上的次旗舰 CPU,性能位于同一层级、价格处于同一区间,但作为 AMD 和英特尔两个品牌的实力战将,这两个选择将会决定两种完全不同的装机甚至是使用思路。如果是第一次装机的话,它们还可能会决定你以后是会选择成为「AMD Yes」还是「Intel Inside」。
事关重大,我们就从实用主义出发,来讨论一下,7800X3D 和 14700KF 两款处理器,哪一款会更适合你。
首先,自然是游戏性能。
当你将 7800X3D 这颗游戏特化型 CPU 纳入候选时,显然意味着游戏会是你的重度使用场景之一。
7800X3D 之所以被称为「游戏特化型 CPU」,关键在于它的集成的 3D V-Cache 技术,这项技术让 7800X3D 拥有了超过 96MB 的 L3 缓存,而 L3 缓存对于现代游戏尤其是多人竞技类网络游戏降低内存延迟、优化多线程性能、提升复杂场景处理能力至关重要。再加上帧率对于 L3 缓存也相对敏感,所以巨大的 96MB L3 缓存对于 7800X3D 的游戏性能提升非常关键。
在数据层面,7800X3D 在大型网络游戏上的表现确实是相对更好一些,如《LOL》、《CS2》以及《PUBG》都相对 14700KF 有一定的优势。根据测试数据,前两款游戏 7800X3D 都有 1% 的微弱领先,后者领先幅度达到了 6%。
当然也有例外,在《永劫无间》上 7800X3D 就有点失准,被 14700KF 反超 21%。
相比 R7 7800X3D,i7-14700KF 的优势在于更强的单核性能,尤其是对于多线程优化不到位的经典游戏和策略类游戏而言,睿频频率更高的 i7-14700KF 会带来更显著的性能优势。表现在游戏性能数据上,包括《赛博朋克 2077》、《荒野大镖客 2》、《黑神话:悟空》、《孤岛惊魂:新曙光》这些单机 3A 大作和《全面战争:三国》、《骑马与砍杀 2》、《银河破裂者》、《坦克世界》这些即时战略类/战争模拟类游戏对 i7-14700KF 更为友好,几乎普遍领先 R7 7800X3D,尤其是《赛博朋克 2077》和《黑神话:悟空》这两款单机游戏,前者 i7-14700KF 拿到了 15% 的性能优势,后者甚至飙升到了 22% 的领先幅度。
所以从游戏性能测试数据来看,游戏特化型 CPU R7 7800X3D 相比 i7-14700KF 并没有显著的性能优势。虽然 3D V-Cache 技术赋予了它超大的 L3 级缓存让它在大型网络游戏这一领域形成了一定的性能优势,但这一优势其实并没有被放大太多,相反在单机游戏上被睿频频率更高的 i7-14700KF 攻城略地。考虑到大部分游戏玩家都不会是针对特定某款游戏的「忠实玩家」、很容易被层出不穷的游戏新作「勾引」,i7-14700KF 显然相对来说就更具有普适性。
然后,是日常办公和多任务处理能力。
作为一款次旗舰处理器,R7 7800X3D 和 i7-14700KF 显然并不会仅仅只是被禁锢在游戏处理器这个角色上,在比如像是内容创作等领域,R7 7800X3D 和 i7-14700KF 也是非常具备性价比的选择。
那二者在内容创作领域的表现又有什么区别呢?
虽然高达 96MB 的 L3 级缓存是 R7 7800X3D 为游戏场景量身打造的,但实际上超大的 L3 级缓存对于内容创作工具比如 Lightroom、Photoshop、DaVinci Resolve、Blender 其实是有一定裨益的。比如像是 Lightroom 在导入、导出、生成预览和批量处理大量照片、尤其是 RAW 格式照片这种需要频繁进行数据交换的操作时,R7 7800X3D 的 96MB L3 级缓存就会加速这些操作、降低等待时间。但在其他操作中,实际上 Lightroom 的性能瓶颈还是在于处理器单核和多核性能。还是以 Lightroom 举例,比如像是编辑照片这种不能完全并行化的操作仰仗的依然是单核性能,而导入、导出、生成预览时,多核性能也至关重要。
所以,R7 7800X3D 的大容量 L3 级缓存实际上在创意创作领域是不如 i7-14700KF 的高单核/多核性能更有优势的。实际测试数据也对这一观点有非常明显的支撑:
i7-14700KF 在所有这些常用创意创作工具的性能测试中,都领先于 R7 7800X3D,尤其是在 Blender 的 Blender Monster、Blender Junkshop 和 Blender Classroom 三项测试中更是分别以 71%、71%、68% 的幅度领先。而像是 Photoshop 和 DaVinci Resolve 这种大家常用的图像和视频工具中也有 10% 以上的性能优势。
所以一定程度上来说,作为游戏特化型 CPU,R7 7800X3D 是有很明显的偏科倾向的。它为了强化游戏性能选择强化了 L3 级缓存而不是优化单核/多核性能,这种错位竞争策略在游戏层面确实有明显的收益,但在单核/多核性能构成瓶颈的创意创作层面,却无异于饮鸩止渴。
之后,是平台外设和配件兼容性。
目前的消费级桌面处理器市场,英特尔和 AMD 的市场份额已经相对稳定,自 2012 年开始,双方的市占额基本都是前者以绝对优势领先于后者。
更高的市占额意味着英特尔的软硬件生态相对来说更为繁荣和成熟,反映在 DIY 的选择性上就是英特尔平台的外围设备和配件选择更为充沛。比如主板制造商通常会为英特尔平台提供更多型号和更多配置的主板,主板的更新频率也相对更快以确保用户能最先体验到最新的技术和功能。i7-14700KF 可搭配的主板型号就包括了 B760、H770、Z790、W680、Q670、H610、H670、B660、Z690 等。
更成熟的生态也意味着英特尔平台的兼容性也相对更优秀,AMD 则或多或少会有一些 DIY 阵痛,就连 R7 7800X3D 这种次旗舰处理器也难逃此命运。在发布接近一年半时间的今天,网络上依然有大量的 R7 7800X3D 用户需要付费定制调优方案以解决硬件 BUG,这对于英特尔用户来说是很难想象的。
另外,i7-14700KF 和 R7 7800X3D 相对而言比较接地气的一点,是前者向下兼容了 3200MT/s 的 DDR4 内存,而 R7 7800X3D 只支持最低 4x2R DDR5-3600 的 DDR5 内存。好马配好鞍当然可以理解,不过显然 i7-14700KF 在内存选择上给用户的冗余更大。
当然,ZEN 平台相对酷睿的散热优势也被保留到了 R7 7800X3D 上,它的 120W TDP 直接使用风冷散热就可以压制,而不需要像 i7-14700KF 一样采用庞大的水冷散热来保证性能的完全输出。
最后,当然得是保值率。
市占率较小的一个隐性影响,就是 AMD 桌面处理器的价格波动大、保值率比较低。R7 7800X3D 作为一款次旗舰处理器,而且「游戏特化型 CPU」的名声在外,更是加剧了它的价格波动。之前 R7 7800X3D 曾经一度从 3299 元的国行首发定价降价到了 2100 元左右,但最近突然因为缺货而猛涨到 3000 元以上。
价格的剧烈波动容易引发非官方市场的质量问题,比如在闲鱼上 R7 7800X3D 就趁着这波缺货的东风出现了大量的网吧拆机 U 甚至改装 U。
相对来说,英特尔酷睿处理器的保值率要高很多,官方的渠道管控得力、二手价格有迹可循。目前 i7-14700KF 的正品售价已经降到了 2699 元,相比 R7 7800X3D 的 3000 元有很明显的价格优势,非常有性价比。
所以整体来说,虽然 R7 7800X3D 的「游戏特化型 CPU」名声在外,但实际上相对于更成熟老道的 i7-14700KF,无论是在整体的游戏体验、创意创作性能、平台扩展兼容还是在保值率上,它相比于 i7-14700KF 都有不小的劣势,仅仅是在某些特定的方面由于自身特性的加持展现出了一定的竞争力。
其实这种情况也出现在另一组 AMD vs 英特尔的直接竞品处理器上,R5 7600X3D vs i5-14600KF。
在游戏体验层面,R5 7600X3D 和 R7 7800X3D 如出一辙,仅仅只是在 L3 缓存敏感的大型在线游戏比如《英雄联盟》、《永劫无间》这类游戏上有更好的表现,而在战争模拟类游戏比如《全面战争》、《微软模拟飞行》、《骑马与砍杀 2》等游戏上被 i5-14600KF 全面碾压。在创意创作工具软件的测试环节中也是完全无法与后者抗衡。
所以最终,在 AMD Yes 之下,更合理的选择仍然是更老道的英特尔。
- 2024-09-18
-
发表了主题帖:
技术前沿:“环抱”晶体管与“三明治”布线
在半导体制程技术的前沿,英特尔正稳步推进其“四年五个制程节点”计划,加速实现在2025年推出尖端的制程节点Intel 18A。
今天,我们将介绍英特尔的两项突破性技术:RibbonFET全环绕栅极晶体管和PowerVia背面供电技术。这两项技术首次成功集成于Intel 20A制程节点,也将用于Intel 18A。
RibbonFET:栅极“环抱”晶体管
通过RibbonFET晶体管,英特尔实现了全环绕栅极(GAA)架构。在晶体管中,栅极扮演着关键的开关角色,控制着电流的流动。RibbonFET使得栅极能够全面环绕带状的晶体管沟道,这一创新带来了三大优势:
•节约空间:晶体管沟道的垂直堆叠,相较于传统的水平堆叠,大幅减少了空间占用,有助于晶体管的进一步微缩;
RibbonFET晶体管与FinFET晶体管(鳍式场效应晶体管)的对比示意图
•性能提升:栅极的全面环绕增强了对电流的控制,无论在何种电压下,都能提供更强的驱动电流,让晶体管开关的速度更快,从而提升晶体管性能;
•灵活设计:晶体管沟道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进行宽度调整,为芯片设计带来了更高的灵活性。
PowerVia:从“披萨”到“三明治”的转变
PowerVia背面供电技术改变了芯片布线的逻辑。
传统上,计算机芯片的制造过程类似于制作“披萨”,自下而上,先制造晶体管,再构建线路层,同时用于互连和供电。然而,随着晶体管尺寸的不断缩小,线路层变得越来越“拥挤”,复杂的布线成为了性能提升的瓶颈。
英特尔通过PowerVia实现了电源线与互连线的分离。首先制造晶体管,然后添加互连层,最后将晶圆翻转并打磨,以便在晶体管的底层接上电源线。形象地说,这一过程让芯片制造更像是制作“三明治”。
PowerVia革新了晶体管的布线方式
背面供电技术让晶体管的供电路径变得更加直接,有效改善了供电,减少了信号串扰,降低了功耗。测试显示,PowerVia能够将平台电压降低优化30%。
同时,这种新的供电方式还让芯片内部的空间得到了更高效的利用,使得芯片设计公司能够在不牺牲资源的前提下提高晶体管密度,显著提升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采用PowerVia技术可以实现6%的频率增益和超过90%的标准单元利用率。
Intel 20A和Intel 18A的技术演进
半导体技术的创新是一个不断迭代的过程。在Intel 20A制程节点上,英特尔首次成功集成了RibbonFET和PowerVia这两项突破性技术。基于Intel 20A的技术实践,这两项技术将被应用于采用Intel 18A制程节点的首批产品:AI PC客户端处理器Panther Lake和服务器处理器Clearwater Forest。目前,新产品的样片已经出厂、上电并成功启动操作系统,预计将在2025年实现量产。
Intel 18A晶圆
此外,这两项技术也将通过Intel 18A向英特尔代工(Intel Foundry)的客户提供。Intel 18A的D0缺陷密度低于0.40,显示出其在晶圆厂中的生产状况良好,良率表现优秀。今年7月,英特尔还发布了Intel 18A制程设计套件(PDK)的1.0版本,得到了生态系统的积极响应。
- 2024-09-11
-
发表了主题帖:
技术前沿:“环抱”晶体管与“三明治”布线
在半导体制程技术的前沿,英特尔正稳步推进其“四年五个制程节点”计划,加速实现在2025年推出尖端的制程节点Intel 18A。
今天,我们将介绍英特尔的两项突破性技术:RibbonFET全环绕栅极晶体管和PowerVia背面供电技术。这两项技术首次成功集成于Intel 20A制程节点,也将用于Intel 18A。
RibbonFET:栅极“环抱”晶体管
通过RibbonFET晶体管,英特尔实现了全环绕栅极(GAA)架构。在晶体管中,栅极扮演着关键的开关角色,控制着电流的流动。RibbonFET使得栅极能够全面环绕带状的晶体管沟道,这一创新带来了三大优势:
•节约空间:晶体管沟道的垂直堆叠,相较于传统的水平堆叠,大幅减少了空间占用,有助于晶体管的进一步微缩;
RibbonFET晶体管与FinFET晶体管(鳍式场效应晶体管)的对比示意图
•性能提升:栅极的全面环绕增强了对电流的控制,无论在何种电压下,都能提供更强的驱动电流,让晶体管开关的速度更快,从而提升晶体管性能;
•灵活设计:晶体管沟道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进行宽度调整,为芯片设计带来了更高的灵活性。
PowerVia:从“披萨”到“三明治”的转变
PowerVia背面供电技术改变了芯片布线的逻辑。
传统上,计算机芯片的制造过程类似于制作“披萨”,自下而上,先制造晶体管,再构建线路层,同时用于互连和供电。然而,随着晶体管尺寸的不断缩小,线路层变得越来越“拥挤”,复杂的布线成为了性能提升的瓶颈。
英特尔通过PowerVia实现了电源线与互连线的分离。首先制造晶体管,然后添加互连层,最后将晶圆翻转并打磨,以便在晶体管的底层接上电源线。形象地说,这一过程让芯片制造更像是制作“三明治”。
PowerVia革新了晶体管的布线方式
背面供电技术让晶体管的供电路径变得更加直接,有效改善了供电,减少了信号串扰,降低了功耗。测试显示,PowerVia能够将平台电压降低优化30%。
同时,这种新的供电方式还让芯片内部的空间得到了更高效的利用,使得芯片设计公司能够在不牺牲资源的前提下提高晶体管密度,显著提升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采用PowerVia技术可以实现6%的频率增益和超过90%的标准单元利用率。
Intel 20A和Intel 18A的技术演进
半导体技术的创新是一个不断迭代的过程。在Intel 20A制程节点上,英特尔首次成功集成了RibbonFET和PowerVia这两项突破性技术。基于Intel 20A的技术实践,这两项技术将被应用于采用Intel 18A制程节点的首批产品:AI PC客户端处理器Panther Lake和服务器处理器Clearwater Forest。目前,新产品的样片已经出厂、上电并成功启动操作系统,预计将在2025年实现量产。
Intel 18A晶圆
此外,这两项技术也将通过Intel 18A向英特尔代工(Intel Foundry)的客户提供。Intel 18A的缺陷密度已达到D0级别,小于0.40,显示出其在晶圆厂中的生产状况良好,良率表现优秀。今年7月,英特尔还发布了Intel 18A制程设计套件(PDK)的1.0版本,得到了生态系统的积极响应。
- 2024-09-05
-
发表了主题帖:
英特尔:已具备更早地过渡到Intel 18A的能力
英特尔即将实现“四年五个制程节点”计划,将提前把工程资源从Intel 20A投入到Intel 18A,按计划于2025年推出Intel 18A。
Intel 18A在晶圆厂里的生产良好,良率表现优秀,基于Intel 18A的产品已上电运行并顺利启动操作系统。目前,Intel 18A的缺陷密度已经达到D0级别,小于0.40。
今年7月,英特尔发布了Intel 18A 制程节点上的设计套件(PDK 1.0版本),得到了生态系统的积极响应。
通过Intel 20A,英特尔首次成功地集成了RibbonFET全环绕栅极晶体管架构和PowerVia背面供电技术,这两项技术都将用于Intel 18A。这展示了半导体创新的迭代特性,英特尔将把这些进步带给英特尔代工服务的客户。
Intel 18A的开发建立在Intel 20A所奠定的基础之上,体现了英特尔不断探索和完善对推进摩尔定律至关重要的新技术、材料和晶体管架构的实践。
- 2024-08-12
-
发表了主题帖:
学海泛舟,返航无忧:英特尔以边缘AI焕新学习和生活体验
边缘AI如何重塑学习和生活体验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校园,智慧的种子已在这片知识的沃土上悄然发芽。在这里,边缘计算不再是抽象的代码,而是激发潜能、点燃梦想的“魔法棒”。它以一种几乎不可见却无处不在的魔力,渗透于教育和交通的众多场景。从智能机房到AI体育课,再到守护学生安全归途的城市地铁,这一切,都在以算力为支点,轻轻撬动着下一代的未来。
AI赋能的奇妙教室
在城市的一隅,一所普通的学校里,当老师和学生们走进崭新的现代化智能机房,立刻被眼前的变化所吸引。曾经充斥着笨重机器设备的传统教室,现在已转变为一排排整齐划一的电脑一体机,它们与云电脑系统紧密相连,共同构建了一个充满科技感的学习空间。
希沃云电脑解决方案的引入,让这间普通的教室焕发了新的生命。全新配备的电脑一体机不仅外观时尚,还搭载了英特尔®酷睿™处理器。其超线程优化技术带来的强大性能,使教学中的多媒体应用运行自如。而基于本地部署的边缘计算,让数据处理速度更是大幅提升,确保了实时、低延迟的流畅学习体验。
在智能机房内,学生们通过电脑一体机和云电脑系统,可轻松访问到丰富的教学资源。这些资源不再局限于课本知识,而是扩展到了视频、音频、互动软件等多种形式,极大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吸收知识,更学会了如何与技术进行互动,借用技术来拓展自己的学习边界。
教师也从智能化的教学中受益。通过统一管理后台,老师们可以集中管控所有教学设备和教学资源。系统内集成的多种教学应用,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功能和海量教学资源,不仅极大减轻了老师的工作负担,也让学生们可以实时参与到互动式学习中。随着教学的管理更加便捷,学生们的课堂参与度也显著提高,师生们都感受到了技术带来的便捷和高效。
被记录的运动符号
下午,体育课。在操场旁的智能体测室内,高端传感器、摄像头和实时数据处理单元,共同构建了一个用于体育训练的高科技空间。这些设备和单元协同工作,精准地捕捉着学生的每一个动作,细致地记录着他们的每一次心跳。每一次的跳跃、奔跑、拉伸,都被精确记录并转化为数据,带来个性化的指导和分析。
蓝鸽人工智能智慧体测系统,是一款依托于英特尔边缘AI技术而打造的先进智能体测解决方案。该系统基于英特尔®酷睿™处理器和英特尔锐炫™显卡提供的强大计算能力,结合英特尔OpenVINO人工智能运动视觉分析算法、物联网摄像头智能感知技术,以及可视化大数据分析处理技术,实现了对学生体育运动指标的实时采集与分析,并提供精准的运动表现评估。同时,实时心率监测与异常预警功能,确保了学生运动过程中的安全性,为校园体育增添了一层安全保护网。
在智能体测室内前沿科技的辅助下,学生们沉浸在AI个性化指导带来的乐趣中。系统实时展示并分析他们的运动记录和成绩,提供个性化的运动改进方案。这种即时反馈,也能让学生在运动中适时调整,优化技巧,从而提升运动效率。个性化的运动指导不仅点燃了学生对体育的热情,还引领他们走向更加积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智慧护航的地下轨道
夕阳西下,当城市的灯火渐次点亮,学生们涌出校园,踏上了归家的路途。对于穿梭在城市中的学生和乘客来说,在他们脚下,城市的交通脉络因边缘计算的守护而更加安全、有序。
被称为地铁“中枢神经”的轨道交通信号系统,是安全行车的关键。信号系统需要不间断地采集各种数据,包括列车位置、速度、轨道占用状态等,并通过内置算法进行实时数据处理和判断,把列车引导到正确的行进方向。这种计算需要极高的准确性,任何微小的误差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安全事故。
浙江众合科技的下一代轨交信号系统,采用基于英特尔®至强®处理器开发的轨交信号系统服务器,具备了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结合虚拟化技术及英特尔®SGX, 英特尔®AMX,与英特尔®DPDK等先进技术,有效解决了地铁信号控制中的稳定性、准确性、安全性等高要求。边缘计算技术的应用,使系统能够根据实时数据,以更快的速度动态调整列车运行间隔,优化线路资源分配,极大地提升了地铁的运输效率和运行的可靠性。
在轨交信号系统的加持下,列车准时到达,运行平稳,乘客的安全得到了无形的守护。包括学生在内的乘客可以在途中,放松身心,享受阅读或思考的时光。
当教室的讨论声渐渐沉寂,操场上的欢呼声开始消散,城市的脉搏在夜幕中归于宁静,AI芯片的运算依旧精准而持续。这些尺寸从几毫米到几十毫米不等的微小芯片,释放出令人惊叹的性能,默默支撑着人们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们是故事背后的守护者,无声地维系着知识的传承和生活的秩序。在这些芯片的默默支持下,智慧生活之门得以开启,而新的可能,正随着每一个跳动的比特,静待破晓。
- 2024-08-09
-
发表了主题帖:
英特尔全新车载GPU登场,座驾变身智能移动堡垒
在8月8日英特尔AI座舱暨车载独立显卡发布会上,英特尔不仅推出了全新的车载独立显卡,还详细介绍了其AI座舱解决方案的主要特性,旨在开启一个个性化驾乘的新时代。
下一代车载体验通过语音、摄像头和手势识别等技术的应用,英特尔的技术将汽车转变为沉浸式的移动空间。目前,已有多家合作伙伴基于英特尔AI座舱解决方案打造集创造力、生产力和娱乐性于一体的下一代智能座舱体验。
中科创达滴水OS座舱展示了支持多块高清屏幕的3D图像渲染能力,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视觉体验。高度个性化方面,智谱AI的AI汽车助手能够在无需语音指令的情况下自动调整座舱设置,提供个性化的驾乘体验。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AI助手能够执行复杂的车辆控制命令,并准确回答车辆相关问题,从而提升人机交互体验。为了增强办公效率、游戏和娱乐体验,4K显示屏和多屏设置使汽车能够变成高效的移动办公室或娱乐中心。QQ音乐的AI科技与英特尔车载芯片结合,极大提升了车内音质和互动体验。
通过与超过100家ISV合作伙伴的合作,英特尔为汽车制造商提供了一个丰富的AI应用生态系统。英特尔正通过其AI座舱解决方案为未来的汽车体验奠定基础,旨在使驾驶更加智能、安全和个性化。通过与行业伙伴的紧密合作,英特尔将继续引领汽车行业向未来迈进。
- 2024-07-29
-
发表了主题帖:
巴黎奥运会盛大开幕!英特尔助力开启8K超高清直播新纪元
该直播由英特尔至强可扩展处理器和其他硬件提供支持
也许在此之前,在家中以8K分辨率这一最高级别的视频质量观看奥运赛事直播,近乎是一个难以完成的事情。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英特尔将呈现与奥林匹克广播服务公司(OBS)及全球众多广播公司、合作伙伴长期协作的成果,将这一想法变为现实。
作为2024年巴黎奥运会和残奥会官方全球人工智能平台合作伙伴,英特尔将推出基于英特尔硬件和软件的一系列创新人工智能体验,为来自世界各地的体育爱好者、组织方、运动员和观众带来不同以往的参与体验。
在整个2024年巴黎奥运会期间,经人工智能优化的广播服务器将对奥林匹克广播服务公司(OBS)生成的8K直播信号进行编码和压缩,并通过开放的互联网渠道向选定的媒体版权持有者提供这些信号。这些服务器搭载第五代英特尔至强可扩展处理器(代号“Emerald Rapids”)和第四代英特尔至强可扩展处理器(代号“Sapphire Rapids”),配备英特尔高级矩阵扩展(AMX)AI引擎和深度学习加速技术。
在世界的另一端对数据进行编码和压缩绝非易事:英特尔正在将每秒48千兆比特(Gbps)的原始直播信号压缩至符合VVC标准的直播信号——每秒 40 至 60 兆比特(Mbps),压缩比例达到一千倍,而整个压缩时间不到400毫秒。然后,奥林匹克广播服务公司(OBS)将把这些8K OTT信号传送至连接了8K电视的由英特尔驱动的新款PC上。
英特尔在这一领域有着丰富的实践。
英特尔携手奥林匹克广播服务公司(OBS)、各大广播商及技术提供商,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期间,为奥林匹克广播服务公司(OBS)提供了416个小时的奥运会直播和录制内容。在整个过程中,英特尔处理了4.7PB的数据量,这一数字相当于美国国会图书馆存储的所有数据量的333倍。
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英特尔为奥林匹克广播服务公司(OBS)及全球广播公司提供了制作完整的8K虚拟现实画面,进一步加深了行业间的合作伙伴关系。
2024年巴黎奥运会开幕前,英特尔软件与先进技术事业部全球内容技术战略师兼8K项目负责人Ravindra (Ravi) Velhal 站在位于奥运村国际广播中心的公司展台上。(图片来源:英特尔公司)
基于英特尔的服务器和PC,以低比特率提供高质量视觉内容
英特尔软件与先进技术事业部全球内容技术战略师兼8K项目负责人Ravindra (Ravi) Velhal 指出:“我们致力于在 2024 年巴黎奥运会上推动8K技术向主流迈进,并采用先进的h.266/VVC 编码技术,在全球范围内,以尽可能低的比特率向观众提供高质量的8K实时流媒体服务。” Ravi说道,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英特尔将呈现通过第五代英特尔至强可扩展处理器进行编码,并基于英特尔的客户端处理器和Arc GPU进行解码的端到端8K VVC现场直播体验。
这为互联网低延时、广播级8K分辨率视频直播的未来发展明确了方向。
将8K直播内容从巴黎的奥运会场馆传输到地球另一端支持8K的电视上,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这一过程由英特尔的一系列硬件和软件技术共同支持。完成8K转播的步骤包括:
· 在特定奥运场馆内,通过广播级摄像机以每秒60帧的高清晰度(HDR)、48 Gbps的比特率和32个音频通道,采集8K实时内容。
· 采用第五代英特尔至强可扩展处理器驱动的专用“盒式广播”编码器,可在不到 400 毫秒的时间内处理这些原始内容,并在数秒内迅速发布到互联网上。
· 全球范围内,基于英特尔酷睿i9处理器、配备英特尔Arc图形处理器的PC和基于英特尔酷睿Ultra 9处理器的笔记本电脑,可实时解码奥林匹克广播服务公司(OBS)发布的内容,然后将视频画面展示在受英特尔高带宽数字内容保护技术(HDCP)保障的8K电视上。
英特尔处理器助力8K显示技术,推动高清视频未来发展更进一步
英特尔至强可扩展处理器,配备英特尔高级矩阵扩展(英特尔AMX)AI引擎、内置人工智能加速器和英特尔深度学习加速技术(英特尔DL Boost),能够在毫秒内对8K/60FPS/HDR实时原始信号进行编码。这些创新技术,推动整个行业向8K显示及其普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全球首款4K电视于2012年发布,而8K显示技术则是21世纪初推出的4K超高清标准的后续技术。一般来说,媒体行业需要7到10年的时间来发展和接受下一代视听技术的标准,Ravi举例说明了全球媒体行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变化:
· 20世纪90年代末,从模拟信号转变为数字信号
· 2000 年代初,从标清(SD)内容转变为高清(HD)内容
· 约十年后,在英特尔与生态系统合作伙伴的引领下,将从高清转向4K
8K显示技术能让观众完全沉浸在丰富的视听内容中,具备更高的动态范围和帧速率,可呈现如奶油般顺滑的体育动作,为观众带来更强烈的真实感。
人工智能平台算法帮助解决“世界级的分发问题”
捕捉丰富、沉浸式的 8K 内容听起来似乎是一项复杂的工作。然而,将其成功传递至全球观众的屏幕,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期间,Ravi和他的团队将参与多项赛事,采集、处理和传输数千兆的数据。
这项工作将运用一系列基于英特尔的先进人工智能平台技术,如英特尔高级矩阵扩展(英特尔AMX)AI引擎和英特尔深度学习加速技术(英特尔DL Boost),这些技术能够在不增加总体计算占用空间的情况下,运行复杂的AI工作负载。
Ravi强调:“我们通过英特尔至强处理器中的这些技术来逐帧分析每个场景,并训练我们的算法,以确保低延迟、高质量地处理快速移动的数据,”他进一步补充道,“从摄像机捕捉到信号,到最终呈现到电视上的全过程,延迟仅为几秒钟,这在过去是无法实现的。”
“我们携手行业同仁和技术合作伙伴,正在合力攻克8K直播面临的世界级分发挑战。2024年巴黎奥运会将会证明,低延迟、8K超高清直播的时代已经来临。”
英特尔将携手奥林匹克广播服务公司(OBS),将巴黎奥运会中精选的赛事活动传输至全球各地的英特尔园区及各大广播公司。
-
发表了主题帖:
让 AI 无处不在,英特尔揭秘 AI 与边缘技术结合的未来画卷
科技飞速发展,人类正步入一个由AI驱动的新时代。在这个时代,数据无处不在,算法日益精进,AI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重塑企业的运营模式,改变着各行各业的面貌。
在近期落下帷幕的第十七届英特尔网络与边缘计算行业大会上,英特尔展示了未来AI与边缘计算的结合将如何重塑企业发展模式,进而改变人们工作和生活的未来。
AI“进化”三部曲:企业数智化的未来还有多远?
在AI引领的科技浪潮中,企业正处于转型的前沿。想象一下,在不久的将来,AI将形成一个高度智能化的生态系统,将企业所需执行的工作全部自动化。它们宛如一支高效协同的团队,在人类的智慧引领下,产生巨大的生产力和效益。这正是英特尔高级副总裁兼网络与边缘事业部总经理Sachin Katti为我们描绘的AI进化“终极蓝图”。
Sachin Katti认为,AI毫无疑问有望成为近几十年最具颠覆性的技术。企业的AI转型将会是一个逐步演进的过程,可以划分为三个显著阶段。首先是AI辅助时代,在这个阶段,AI作为人类的辅助工具或助手,增强人类的能力,提高工作效率。紧接着,人类将很快步入AI助手时代。企业将开发出针对特定领域的模型,通过编程让AI代理自主处理该领域的工作流程。最终,人类将迎来全功能AI时代。在这个时期,AI代理之间将实现无缝高效协作,共同执行复杂的部门级任务,推动企业范围内的全面自动化。因此,即便是一家刚刚起步的初创公司,哪怕只有一名员工,也可在AI的帮助下,创造出巨大的价值和效益。
Sachin Katti为我们展望的,不仅是技术的未来,更是一个充满想象力和可能性的时代。英特尔愿与合作伙伴一道,共同探索AI与边缘计算创新的边界,让技术的进步,成为推动社会进步、提升人类福祉的动力。
从零售店铺到生命科学,边缘AI生成的“广阔天地”
IDC的数据显示,从2022到2027年,中国在生成式AI领域的投资正以86.2%的复合年增长率快速攀升。英特尔副总裁兼网络与边缘解决方案事业部总经理Dan Rodriguez指出,基于大模型的生成式AI与边缘计算的融合应用不仅势头强劲,更将为各行各业带来深远效益和创新机遇。
视频分析就是典型的应用领域之一,边缘AI的创新已经广泛渗透到智能停车、医疗检测及零售结账等各个场景。借助英特尔技术,软件供应商能够实现端到端视频分析,并通过视觉大模型加持的特征匹配和图像相似性检测,精准识别目标物体,为智能社区和建筑安全等领域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在零售行业,传统自助结账机器受限于识别技术的不足,往往难以保证高结账成功率。视觉大模型和边缘计算的结合提供了高效的视觉分析性能,不仅为经营者提供了可靠的防损解决方案,更消除了顾客在自助结算遭受质疑和人工核查的尴尬体验。
再到生命科学领域,很多科研机构,面对法规、成本和带宽的挑战,许多敏感数据无法上云处理。英特尔AI套件通过在本地进行高效的数据处理和AI分析,帮助机构克服这些障碍,推动着科学研究和治疗的进步。
今天人们所熟悉的数字人,也正是生成式AI的“杰作”。会上出现的英特尔交互式数字人“小英”,是一款完全部署于边缘的数字人,不仅实现了4K 60帧的高清渲染,还集成了先进的大语言模型和RAG(检索增强生成)技术,能够灵活应对各种角色——无论是作为营业厅的客服代表、商场的导购,还是博物馆的讲解员,都能提供专业而生动的服务。英特尔希望将科技的温度融入日常生活,让技术不仅提升效率,更增添人文关怀,这正是我们不懈追求的目标。
从“+AI”到“AI+”,AI融入工业可以多“酷炫”
边缘计算,凭借卓越的实时性和低延迟走入大众视野,迅速成为了计算家族中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特别是随着物联网时代的到来,对实时性和资源优化的需求日益增加,推动了边缘计算技术的发展和规模化应用。
英特尔副总裁兼网络与边缘事业部中国区总经理陈伟博士介绍,综合算力、边缘推理的能力和成本的考量来讲,边缘AI是一个方兴未艾的市场。英特尔在推动边缘AI落地的过程中,沿着两个思路不断前进:一个是+AI,即将AI技术整合到现有解决方案中;另一个则是AI+,即以AI大模型为出发点,主导各行各业的创新和变革。
在英特尔成都工厂,一款高精度的晶圆缺陷检测解决方案,展现了AI为工业带来的巨大潜力。面对制造过程中那些微小到无法用肉眼辨识的晶圆缺陷,开发人员基于第12代英特尔®酷睿™i9处理器和A770显卡的先进技术平台,结合机器视觉与英特尔®发行版OpenVINO™工具套件,打造出了一套实时、高精度在线检测系统——其精准度堪比在足球场上迅速定位到一根头发丝!不仅异物、脏污等缺陷发生率降低了75%,还极大优化了整体生产流程效率。目前,针对成都工厂,英特尔也正在探索如何利用大模型技术,例如RAG,为设备故障排除提供多维度数据查询和分析协助。
边缘AI的简易按钮
在过去长期的行业深耕中,英特尔先后推出了超百款行业解决方案,并将这些解决方案结合AI的能力,实现更强的算力和功能。
英特尔的目标是通过开放的生态系统,将企业和AI结合起来,为企业提供部署AI的“简易按钮”。英特尔的企业级AI解决方案集灵活性、简洁性和企业所需的功能于一身。通过支持开放标准和培育开放生态系统,让企业能够灵活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技术解决方案,并提供软件定义的简便性,使企业能够更轻松地部署和管理AI应用。
在AI大模型应用中,低延迟、高可用性和灵活性是成功部署的关键。英特尔具备全面的产品组合,为边缘计算奠定了坚实基础。在硬件层面,英特尔“酷炫”组合(英特尔®酷睿™处理器、英特尔®酷睿™Ultra处理器、英特尔锐炫™GPU),能够有效匹配各行业对计算及AI推理的性能配置和系统成本需求。在软件层面,英特尔通过提供OpenVINO、oneAPI等工具帮助开发者加速边缘AI应用的部署。此外,通过网络与边缘事业部的整合,英特尔集合了边缘器件,网络及连接网卡等部门的技术支持,可为合作伙伴提供快速、全面的服务,帮助其实现基于英特尔平台AI解决方案的快速部署和优化。
除了在软硬件平台上进行持续创新,英特尔还积极构建了一个广泛而紧密的合作伙伴网络。截至目前,英特尔网络与边缘事业部在中国已经与500多家OEM/ODM和150多家ISV建立了合作关系,使超过200万开发者受益。这些数字背后,是英特尔与合作伙伴们共同努力、共同成长的见证。
英特尔致力于将AI的光,照亮云端、边缘、以及个人计算的每一个角落。随着AI应用的不断演进,边缘计算与AI的深度融合,将成为开启万物互联之门的金钥匙。一个智能、互联的时代,正在加速到来。
- 2024-07-05
-
发表了主题帖:
“自我实现的预言”摩尔定律,如何继续引领创新
59年前,1965年4月19日,英特尔公司联合创始人戈登·摩尔(Gordon Moore)应邀在《电子》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四页短文,提出了我们今天熟知的摩尔定律(Moore’s Law)。
就像你为未来的自己制定了一个远大但切实可行的目标一样,摩尔定律是半导体行业的自我实现。虽然被誉为技术创新的“黄金法则”,但一些事情尚未广为人知…….
1. 戈登·摩尔完善过摩尔定律的定义
在1965年的文章中,戈登·摩尔提出,在未来十年内,芯片上的晶体管数量将每年翻一番。1965-1975年半导体技术的发展情况印证了他的预测。1975年,他将他的预测调整为芯片上的晶体管数量将每两年翻一番,而成本只会略有增加,形成了如今的摩尔定律。
2 摩尔定律是对半导体技术创新趋势的预测
摩尔定律是戈登·摩尔对半导体技术的观察和对未来发展的预测,而非物理定律或自然规律。
摩尔定律之所以能一直持续,是因为一代又一代半导体人坚持不懈的探索。
3. 持续创新是摩尔定律的精神所在
对半导体行业而言,摩尔定律像一面旗帜,引领着整个行业不断探索全新技术。摩尔定律体现了以技术创新持续推动算力指数级提升的信念。
持续创新正是摩尔定律的精神所在。英特尔CEO帕特·基辛格表示:“在穷尽元素周期表之前,摩尔定律都不会停止。”
4. 摩尔定律为数字化世界奠定了基础
在过去的五十多年里,摩尔定律一直在推动半导体行业发展。作为算力的载体,半导体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石,因而摩尔定律为我们所处的这个日益数字化、智能化的世界奠定了基础。
摩尔定律为制造速度更快、体积更小、价格更实惠的晶体管提出了要求,带来了计算机、互联网、智能设备的快速迭代,驱动了各种数字化应用的蓬勃发展。
5. 摩尔定律仍在持续
虽然业界有众多讨论,但摩尔定律仍然在很好地延续着。目前,单个设备中的晶体管数量为数十亿,英特尔预计,到2030年,单个封装中集成的晶体管数量将达到一万亿。这一增长节奏仍然符合摩尔定律。
6. 晶体管微缩仍有创新空间
推进摩尔定律的传统路径,把晶体管做得越来越小,终有一天将会走到尽头,但目前而言,制程技术的创新空间还有很大。
英特尔将于Intel 20A和Intel 18A两个节点开始采用RibbonFET全环绕栅极晶体管架构和PowerVia背面供电技术,开启半导体制程的“埃米时代”。接下来的Intel 14A将采用High-NA EUV(极紫外光刻)技术。英特尔也在探索互补场效应晶体管(CFET)架构和直接背面触点等更先进的背面供电方案。
7. “系统工艺协同优化”将驱动摩尔定律的下一波浪潮
英特尔认为,摩尔定律的下一波浪潮将依靠名为系统工艺协同优化(STCO)的发展理念。
系统工艺协同优化是一种“由外向内”的发展模式,从产品需支持的工作负载及其软件开始,到系统架构,再到封装中必须包括的芯片类型,最后是半导体制程工艺。系统工艺协同优化,就是把所有环节共同优化,由此尽可能地改进最终产品。
8. 先进封装技术正成为延续摩尔定律的关键技术
先进封装技术的发展,如英特尔的EMIB 2.5D和Foveros 3D封装等技术,可实现芯粒的高带宽连接,从而让每个特定功能的芯粒都可以基于最合适的制程技术打造,提升芯片的整体性能并降低功耗。
英特尔也在探索基于混合键合的下一代3D先进封装技术,有望将互连间距继续微缩到3微米,实现准单片式芯片,即与一整块大芯片相似的互连密度和带宽。
9. 材料创新将助力摩尔定律的延续
玻璃基板通过封装材料的更新,大幅提高基板上的互连密度,助力打造高密度、高性能的芯片封装。
英特尔还在探索过渡金属二硫属化物等2D通道材料,可用于CMOS晶体管关键组件,有望进一步微缩晶体管物理栅极长度。
10. 推进摩尔定律,还有更多可能性
超越CMOS的新型器件和神经拟态计算、量子计算等有望大幅提高性能、降低功耗的全新计算范式,也将为摩尔定律的延续开辟新的空间。
-
发表了主题帖:
下课10分钟,AI都做了什么?
引言:
在北京人大附中丰台学校小学部,一场革命性的数字化教育变革正在悄然进行。学生和教师在希沃交互智能平板的支持下,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教学方式——从充满趣味性的数学课,到即时生成的个性化学习报告,一切都在AI的智慧下,展现出教育的新时代面貌。
2021年“双减”政策的颁布,为基础教育带来了重大变革。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实现教育目标成为当务之急。传统的教育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伴随着AI的快速发展,数字化教育正加速重塑教育格局。AI大模型技术的引入,使得课堂不再仅仅是知识传授的场所,而是一个充满智慧与创新的学习天地。
人大附中丰台学校小学部的智慧课堂新风尚
在人大附中丰台学校小学部三年级的一堂数学课上,数学老师于老师正在使用希沃全新推出的AI教学终端——第七代交互智能平板,给同学们上课,教室里充满了活跃的气氛。学生们踊跃举手,积极上台参与互动。
课后,笔者也与于老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于老师介绍道:“三年级的孩子思维正处于形象化阶段。希沃第七代交互智能平板,能够在屏幕上绘画和表示知识点,这种直观的形式更能激发他们的数学思维,让他们体会到课堂的趣味性。”
特别是在最后的PK环节,学生们掀起了一阵小高潮,热情高涨,这在传统的黑板教学中是难以实现的。这样的设计将寓教于乐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们在游戏和PK中不仅达到了学习的目的,还进一步巩固了老师讲授的知识点。
同学们正在课堂上进行激烈的PK比赛
除了课堂互动,希沃第七代交互智能平板的另一个重要功能——即时生成课堂报告。每次课程结束后,希沃课堂智能反馈系统会在10分钟内生成一份详细的教学报告。报告当中包含了教师提问比、启发/指导比、学生稳态比、教学内容比和学生发言比这五大类指标分析。
每节课结束都会即时生成课堂报告
于老师解释道,“报告的图形越接近五边形,说明这节课上的越好。”
“上完一节课并不是工作的结束,教研和反思也是重要的环节,”于老师说,“通过希沃智能平板的课堂智能反馈系统,我可以得到详细的数据分析。”这些数据包括师生互动的有效性、提问类型的分布等。
希沃第七代交互智能平板和课堂智能反馈系统,实际是模拟了一位“教研员”的角色。它配备了行业内首创AI四目摄像头,利用音视频无感采集,“看到、听到”这节课的全貌,实现对教室全景的覆盖,然后通过 AI 分析思考,生成一份更精准、更及时、更有效的课堂反馈报告,辅助老师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效果进行科学评估和反思,让每节课都有回响,有思路、可回溯、更清晰。
于老师说,“这些智能分析报告不仅帮助我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还能根据AI的建议优化我的教学方法。例如,我带两个班的数学课,第一节课结束后,通过报告分析,我可以对第三节或第四节课做出调整,更好地进入下一班的教学。”于老师表示。这种即时反馈和调整机制,使得每一堂课都能保持高效。
AI如何提升教学效率?
强教必先强师,教师是和学生交流的引路人。
“备课和教研是最耗费精力和时间的环节,”于老师说道,“尤其当灵感不足时,我需要翻阅大量资料,寻找符合教学标准的内容。”现在有了希沃,可以借助希沃白板的课件库,从中筛选优秀教师的课件,汲取灵感和创意,让备课和教研变得更加高效。
教师正在备课
作为一线的年轻教师,于老师深感AI技术对教学的巨大帮助。她说,“AI扮演着我的一个专职辅导员的角色,能够对我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助力我的快速成长,不断提高教师的备课效率和课堂效率,提升我们的教学质量。”
谈到以往的教研方式,于老师感触颇深。“以前的教研方式是授课老师站在前面讲,听课和评课的老师坐在后面,用笔和纸记录。传统的研讨会中,教师需要回忆和整理很多细节。”这种方法依赖经验,评价标准较为主观。而现在,有了AI智能反馈系统,课堂中的每一个问题和环节都被详细记录和分析,让评课变得更加科学和准确。
“课堂智能反馈系统会详细分析教师在一堂课中的提问次数和类别,”于老师解释道,“有一次试讲过程中,这个系统显示老师提了135个问题,但其中很多是‘是不是’、‘对不对’这样的无效问题。”有了这些数据,教师可以对问题进行筛选,确保课堂的核心问题和教学目标清晰明了,不会跑偏。
智慧教育走进课堂
希沃作为国内交互智能平板品类首创者,自2009年创立以来,一直以“用户为中心”去研发迭代产品方案,为用户解决问题、创造价值。希沃第七代交互智能平板、课堂智能反馈系统想解决的问题,是希望通过 AI 技术能力,让老师平时上课也能得到更多客观、有效的反馈,帮助老师教学能力提升成长。
“AI技术对我的教学帮助非常大,特别是课堂实录功能。有时候,某个学生在课堂上提出他不懂的问题,我可以通过实录回看,了解当时的讲解情况,进行针对性辅导。”于老师说。
数字化教育不仅仅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更是推动“双减”政策落地的重要工具。通过提升教学水平和服务水平,智慧教育正逐步实现对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高效的学习体验。
英特尔提供算力底座,加快教学数字化、智能化进程
教育事业十分严谨,AI在教育领域的落地,必须要能够真正贴合教师实际教学需求。这意味着对大模型有非常高的专业性要求、合规要求。如何让AI能够在不同阶段和不同育人目标下满足教育要求,并真正应用于教学的各个环节,是AI时代的难题和挑战。
希沃教学大模型的应用能够如此流畅,且10分钟立即生产分析报告这样的高效率,背后得益于英特尔酷睿Ultra处理器的支持。
酷睿Ultra的算力支撑,一方面让希沃第七代交互智能平板实现了高效率的运算处理。在教学过程中,AI 助力全方位智能化采集师生互动、提问理答等课堂的音视频数据,并且能够快速分析和处理教学数据,结合 AI 智能分析,让老师课后 10 分钟,及时收到课堂智能反馈报告,内容包含课堂视频、文字实录以及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课堂内容等方面的数据分析和建议。
另一方面,英特尔在本地部署的AI算力,让希沃第七代交互智能平板更加安全、稳定,每间教室都能在本地实现希沃教学大模型算力支撑,无需依赖云端计算资源,也不必担心网速低、断网等风险,同时也将数据留存在校内,确保了数据的安全性。
早在希沃创立早期,英特尔便在CPU芯片领域给予希沃支持,双方的深度合作一直延续至今。到2016年,希沃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英特尔OPS认证合作伙伴”。如今,英特尔正与希沃在“AI+教育”解决方案方面展开紧密合作。
专注教育15年,希沃一直凭借着对教育领域的深刻理解和洞察,基于教育领域的痛点和需求,发挥自身在软硬件等领域的技术优势,为学生、教育工作者提供更加便捷、安全、高效的创新应用。
希沃第七代交互智能平板产品以希沃教学大模型为核心能力,通过软件、硬件、算法三位一体,协同攻坚。同时三个方面分别进行深入的用户研究和市场调研,精准发现问题,明确产品方向。最终借助AI能力将三者有机整合,形成强大合力。
搭载英特尔酷睿Ultra处理器的希沃第七代交互智能平板,正在为新时代的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共同促进教育数字化进程。目前,希沃提出的“AI+教育”解决方案已逐步落地,并获得教师工作者、学校的广泛认可。希沃产品覆盖超280万间教室,服务教师超800万人次。基于希沃课堂智能反馈系统走进越来越多的学校,希沃在AI探索的路上,实现了“小数据-大模型-真应用”的跨越。
结语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当今时代,数字教育不再是选修课,而是必修课。希沃AI大模型渗透进教育领域,是教育数字化进程迈出的坚实一步,也是科技真正发挥其价值的体现。人大附中丰台学校的这堂课,不仅展示了AI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前景,也为未来的教学革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技术是手段,教育是目的。通过希沃交互平板的智能反馈系统,教师能够实时了解课堂效果,调整教学策略,最终落脚点还是在学生身上,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助力学生茁壮成长。科技向善,AI 作为技术一环,跟人不是一个替代关系。如同于老师所言,AI技术不仅仅是工具,更是教学中的重要伙伴。
未来,在加速推动 AI 与教育的融合中,英特尔将与希沃强强联手,深入一线,切实了解老师和学校的一手反馈,赋能智慧教学的大规模实施。
-
发表了主题帖:
三年级课堂上演投影仪“消失术“,英特尔与希沃有话说
人工智能的大热,却让不少教育工作者很纠结。一方面他们找到了新的工具,可以更方便地进行资料检索或翻译,另一方面又开始疑虑这些功能会对学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但无论是哪一次技术革命,终归有这样一条法则:与其盲目排斥,不如积极拥抱。
近日,在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丰台学校(以下称:人大附中丰台学校)里,一堂别开生面的数学课已经呈现出了一套关于AI与教育的正向答案。以往对于很多孩子来说枯燥抽象的数字与符号,却在40分钟的时间里被孩子们的积极互动所占据,甚至是下课铃响时也意犹未尽。这一切还要从教室里的新变化说起。
课堂:40分钟里的新效率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如何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习惯,能否乐在其中至关重要。
过去,当教室中的主力教学设备从黑板转变为电脑与投影仪的时候,其实正意味着教育与数字化的首次融合,多媒体的融入方式也让学生在黑与白之间,看到了五彩缤纷的世界,尤其是对于文科内容而言,无论是语文课上的故事情节或背景,还是历史课上的重大事件,都能变得跃然纸上。
而在当代课堂上,一种名为交互智能平板的设备,又正在替代传统的电脑与投影仪。其所呈现的教学能力,正如人大附中丰台学校课堂上的活力40分钟。作为一堂教学内容为倍数的课程,如果拘泥于数字,显然让三年级学生难以“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然而将现实中的数学应用题,以真实萝卜的形态呈现在白板上,就一下将“抽象”转变为了“形象”。更重要的是,这块交互智能平板还可以进行触控交互,学生可以亲自上前对萝卜进行倍数比的调整。在教学最后的成果验收答题阶段,还能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分组数学竞赛。
一般而言,小学生的课堂专注力时长约为15—20分钟,“要在40分钟里出效率”早在黑板时代起就是老师的教学目标,也是对于教学效果的保障。无谓的拖堂其实带来的更多是教与学双方的煎熬。优秀的多媒体交互能力无疑成功吸引了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交互智能平板本身的软硬件能力也大幅提升了操作及运行效率。
以该学校所使用的英特尔与希沃合作打造的第七代交互智能平板为例,从老师的角度出发,最大改变就是告别U盘所带来的一系列数据同步、病毒传播、系统崩溃等问题。而巨大且多彩的屏幕,可多人流畅触控交互的操作背后则源于英特尔酷睿Ultra处理器、锐炫系列显卡支撑的本地化算力,配合希沃系统得以实现高效的本地化运算处理。
如果说上述科技助力课堂效率的提升是看得见的部分,那么老师在课堂上所提出的各种引导性提问,学生们积极或迟疑地举手作答,交互智能平板中的多颗摄像头及麦克风,则可以说是看不见的部分。其正如那句“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更多代表了课堂之外的努力与积累,而在AI的助力下,后半句里的时间跨度正在大幅缩短。
教书:老师减负成长
“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
“平时工作最牵扯精力和消耗时间的可能就是备课与教研环节。”刚刚为学生们带来了一堂精彩的“萝卜倍数”课堂内容的于老师在向大家分享如何准备一堂课时表示,工作量最大的时刻不是在课上,而是在课前与课后。
常言道“给人一杯水,心中要有一桶水”,老师需要翻阅大量的资料来进行积累,并从中找到思路与灵感,既要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又要符合教学标准。这时,希沃交互智能平板平台的课件库能够为老师提供全国优秀教师的课件,快速筛选、学习和创造教学灵感。
与此同时,借助英特尔酷睿Ultra处理器可以让课件的最终呈现更生动有趣,其视频编辑性能以及3D渲染性能让学习过程更具沉浸式、交互式和协作式,使学生能更深入地理解和运用知识。
而在每堂课后如何复盘教学效果,在以往则常常依靠的是经验至上,也就是学生时代偶尔发现坐在教室最后的年长老师,他们会在课后与教师进行经验交流。如果说希沃平板在课堂之上的教学互动,将抽象转化为形象的话,下课之后的教研环节,则又将感性转化为了数据。
老师在课堂上的每一次交流提问与发问方式,得到的不同回应效果,甚至在教室中走动的轨迹,均能够通过希沃交互智能平板上配备的配有8阵列麦克风与3A降噪算法,以及8K级宽画幅AI三摄 与4K超广角全景主摄的协同工作,来对每一节课实现客观还原。
例如在“萝卜倍数”课程结束约10分钟后,通过硬件所收集的完整数据,配合希沃教学大模型与课堂智能反馈系统即可生成一份可视化的课堂智能反馈报告。整个过程通过英特尔酷睿Ultra处理器的算力实现了本地运行的能力,同时借助英特尔OpenVINO 2024.0版本,能进一步提升AIGC和大语言模型的性能和运行效率,相当于30台高性能电脑同时工作。进而实现了将长达40分钟的数据在短短10分钟完成分析的能力。
一个五边形的图案最终清晰地出现在了主讲老师的面前,这也正是如今颇被教育界认可的弗兰德斯互动关系图,能够充分呈现师生语言的互动过程,五边形的角分别包括了启发/指导比、教师提问比、学生发言比、教学内容比及学生稳态比五种参数。例如在这节被学生们踊跃参与的“萝卜倍数”课堂中,举手次数也达到了385次,不过学生发言的总时间占比却略显不足。于是,老师迅速在数据的反馈中发现了改进空间,准备在课堂中加入小组讨论发言或学生上台讲解等类似环节,进而让五边形变得更加饱满。
“我们的目标就是让每一节课都能达成这个五边形。”一名教研组老师表示。AI分析在其中的助力,也让更多年轻教师能够更快速地掌控整节课的节奏,了解到具体每一次的启发性提问有没有收到有效反馈,或是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问有没有在不经意间将教学内容拉远,最终才能成就一个更具效率的40分钟。
“我觉得K12教育体系中的侧重点就在于早日实现精准教学和因材施教的目标。”一位年轻教师在采访中表示,AI恰恰在实现该目标的过程中扮演起了专职辅导员的角色,能够实现一对一辅导,助力老师减负成长。
对于学生的因材施教,AI同样发挥着前所未有的新价值。
育人:学生因材施教
“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先进》
如同孔子用不同的回答来引导冉求与仲由,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教学方法,这个浅显的道理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却很难做到面面俱到。但通过AI对于学生的提问进行应答分析就能发现,不同类型的学生会给出不同答案类型,例如直接回答、解释性回答,或是无法回答,通过分析就能回溯学生作答时的难点,进而针对不同学生的思维方式作出不同的交流方式调整。
更值得关注的是,在整个AI助力课堂内外的过程中,由于依托于英特尔酷睿Ultra的本地AI算力,课堂数据不会上传至云端,同时在课堂数据收集的过程中,也不采集学生的行为轨迹。实现了对未成年人隐私的保护。
这种既能挖掘优点,又能保护隐私的AI,也启发了学生对于前沿技术、AI、计算机科学的浓厚兴趣。以本次探访的人大附中丰台学校小学部为例,如今每年都会举行科技节体验活动,校内还成立了编程社团,相关课程中也融入了AI知识的普及。
“AI无处不在,创芯无所不及”是英特尔在产品发布活动表达过的一句话,AI如同一场春雨,滋润在菁菁校园,让课堂教学有趣高效、老师减负成长、学生因材施教,英特尔与希沃正在携手,用未来科技培育未来栋梁。
-
发表了主题帖:
让AI成为教师的“好帮手”,英特尔联合希沃打造更懂教师的教学神器
在教育的广阔天地间,技术与智慧的火花碰撞,正悄然引领一场教育革新的浪潮。位于北京的人大附中丰台学校,便是这场变革中的先行者之一,以AI技术为羽翼,探索着未来教育的新路径——一个融合了科技与人文,既保留了教师情感温度,又充分利用科技力量,为每一个孩子量身定制教育方案的新时代。
于老师,一位充满活力的年轻数学教师,正是这场革新实践的亲历者和推动者。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她的三年级课堂充满了欢声笑语,孩子们围聚在第七代希沃交互智能平板前,一个个小手高高举起,争先恐后地参与到课堂的互动中。这不是一场普通的数学课,而是一次科技与教育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
参加数学课堂互动小游戏的同学
AI赋能因材施教
AI让教学从经验主义走向了数据驱动的科学决策,不仅让年轻教师快速成长,也让“因材施教”的理念得以实现。
希沃第七代交互智能平板搭载了希沃教学大模型,就像一位“教研员”一样,默默观察着课堂上的细节。AI 摄像头记录下师生互动、提问理答等音视频数据,并结合教学大模型进行分析,生成一份详尽的课堂反馈报告。
在传统教学中,备课与反思往往依赖于教师个人经验和直觉,而如今,AI技术的应用彻底改变了这一现状。“以前,我们依靠笔记和回忆来回顾课堂,而现在,课堂表达、互动行为都被智能反馈系统忠实记录。”于老师感慨地说,“有了这些数据支持,我能准确地知道哪些问题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哪些环节需要改进,我的成长也因此加速。”
“课后,系统会迅速生成一份详尽的报告,不仅包含学生的发言比例,还有教师提问的频次与类型,甚至具体到每一种问题的互动效果。”于老师说。这份报告就像一面镜子,让教学的每一个细节都得以客观呈现,让于老师能及时调整策略,确保教学的精准与高效。
教研组针对教学报告进行探讨
课堂智能反馈系统如同一位无形的导师,为于老师提供一对一的个性化指导。它不仅能指出问题,还能根据学生反应,推荐更适合的教学方法,让因材施教不再是一句空话。于老师笑道“就像是拥有了一位随时待命的私人辅导员,让我在教学路上不再孤单。”
三年级的孩子思维正处于形象化阶段,希沃白板平台带来的互动式教学正好符合他们的认知特点,能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直观、有趣。
在这样的课堂上,孩子们成为了真正的主角。他们不仅在大屏上亲手操作,还在互动游戏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就连课堂智能反馈报告中的“问答对话分析”也成了孩子们思维碰撞的见证。每当报告中显示出某个问题引发的热烈讨论,于老师便知道,那是她成功点燃了孩子们思维的火花。
“有时候,我发现有些孩子在讲解过程中突然卡壳,这时我就能调出实录,回看他在那一刻的具体情况,针对性地给予帮助。”于老师说道。这种即时反馈机制,让学习障碍得到及时排除,学习成效显著提升。
AI的引入,无疑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强大的助力。它不仅提高了教师的备课和课堂效率,更促进了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使得年轻教师如于老师般得以快速成长,同时也让孩子们在个性化学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希沃的AI教育探索
早在2009年,希沃就开始在教育行业进行积累,并不断进行用户调研,了解教师的需求。从最初“教学小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到如今构建起新一代教育数字化方案,希沃始终以用户为中心,将AI技术与教育场景深度融合。
传统的教学流程主要包括课前备课、课中教学和课后教研三个环节。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往往面临着备课效率低、教学反思缺乏数据支撑、教研方式单一等痛点。而AI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并优化教学流程。
备课是教学流程中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传统的备课方式主要依靠教师个人经验和教学参考资料,效率较低且容易缺乏灵感。而希沃白板的课件库和线上教研模式,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便捷的协作工具。
正在备课的于老师
课中教学是教学流程的核心环节,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希沃第七代交互智能平板的多种功能,可以帮助教师打造更具互动性和趣味性的课堂。
课后教研是教学流程的重要环节,可以帮助教师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希沃第七代交互智能平板的课堂智能反馈系统,为教师的课后教研提供了数据支撑。
为了帮助教师梳理繁杂的日常工作,希沃交互智能平板内置教学大模型,能实现课件自动生成、集备研讨、课堂智能反馈、学情分析、作业批改等功能,解决全流程教学中的实际需求,如同一位贴心助教,帮助教师抓住全流程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合理分配精力和时间。
自2023年希沃教学大模型发布至今,希沃课堂智能反馈系统已赋能超过1万节课,走进全国超百所学校。这些学校通常使用课堂3D还原、课堂实录切片、提问理答、师生互动分析等功能,为新教师的培训与磨课助一臂之力。
“我们希望通过AI技术,帮助教师提升教学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最终实现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希沃常务副总裁张凌说。
英特尔与希沃的共赢
2024年,英特尔携手生态合作伙伴希沃,基于英特尔酷睿Ultra处理器,锐炫系列显卡以及OpenVINO工具套件,推出搭载希沃教学大模型和希沃课堂智能反馈系统的希沃第七代交互智能平板,将人工智能技术在切实教育场景中落地,可以广泛应用于一线教学,帮助教师教学提质增效,助力教师未来发展。
希沃教学大模型的强大功能,离不开英特尔酷睿Ultra处理器的支持。这款处理器提供了强大的AI算力,让大模型能够流畅运行,及时分析课堂数据,并生成反馈报告。同时,酷睿Ultra处理器还保证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让数据留存在校内,无需担心网速低、断网等风险。
“有了英特尔酷睿Ultra处理器的支持,我们才能将希沃教学大模型的应用发挥到极致。”希沃软件平台总监刘霄翔说道,“AI教学大模型就像一位强大的引擎,而英特尔酷睿Ultra处理器则是它的燃料,两者缺一不可。”
英特尔一直致力于帮助教育生态伙伴将AI技术真正应用到教育场景中,切实帮助教师教学提质增效,助力教师未来发展。英特尔与希沃一直以来的良好合作关系便是很好的证明,基于双方共同的愿景和理念,推动智能教育产品的研发和教育行业的发展。
创立早期,希沃便开始了与英特尔在CPU产品上的深度合作,并一直延续至今;到2016年,希沃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英特尔OPS认证合作伙伴”;如今双方又在“AI+教育”解决方案方面展开紧密合作。
“希沃一直以用户为核心,持续提供好用易用的教育数字化产品。”张凌说道,“而英特尔作为我们的生态合作伙伴,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技术支持,也与我们共同探索教育数字化的发展方向。”
除了产品合作,英特尔与希沃还在品牌、推广等层面进行合作,共同促进教育数字化进程。例如,英特尔支持希沃算法应用与创新,包括人像美颜、背景模糊等功能,让教学体验更加舒适。同时,双方还共同发起公益项目,例如“千里课堂计划”,利用希沃录播远程课堂解决方案,让优质教育资源惠及更多地区。
AI+教育的无限可能
AI 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才刚刚起步,未来还有着无限的可能。
课堂中的希沃第七代交互智能平板
英特尔与希沃的合作,是AI技术与教育行业的一次完美融合。希沃第七代交互智能平板的出现,为教师教学带来了新的可能性,也让教育变得更加智能、高效。未来,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教育将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在这片充满无限可能的教育新天地,技术的力量正在悄悄改变着一切,让教育变得更加公平、高效、个性化。而这一切,正如于老师所言:“AI,让教育插上了翅膀,让每一位师生都能飞得更高,看得更远。”
- 2024-06-14
-
发表了主题帖:
英特尔发布AI创作应用AI Playground,将于今夏正式上线!
在2024年台北国际电脑展上,英特尔详细介绍了即将推出的Lunar Lake系列产品,并展示了下一代英特尔锐炫GPU(代号为Battlemage)的基础架构Xe2。此外,英特尔还带来了一款简单易用的AI PC入门应用程序AI Playground,让广大用户在本地即可快速实现AI个性化创作。
英特尔Xe2 GPU架构,带来50%的性能提升
英特尔Xe2架构将被应用于Lunar Lake CPU和后续推出的下一代英特尔锐炫独立显卡(代号为Battlemage)产品线。新一代英特尔Xe2 GPU架构可实现50%的性能提升,配备全新光线追踪单元和VVC支持。
Xe2架构带来利用率提升,优化工作分配,并减少软件开销。与Xe架构一样,Xe2架构具有高度可扩展性,便于其被集成到如Lunar Lake等低功耗移动SOC以及后续推出的下一代锐炫独立显卡中。
AI Playground,基于英特尔锐炫™显卡,让AI创作轻松自如
英特尔发布并演示了AI Playground,这是一款简单易用的AI PC入门应用程序,让广大英特尔锐炫显卡用户在本地即可轻松进行图像创建、编辑和AI对话,无需联网。无论是使用内置有英特尔锐炫显卡的英特尔酷睿Ultra处理器的电脑,还是配备有8GB或更多vRAM内存的英特尔锐炫独立显卡,均支持该功能。
AI Playground预计将于今夏上线并提供免费下载,通过针对性优化以调用英特尔锐炫显卡中的英特尔Xe核心和专为AI设计的XMX引擎。此外,AI Playground在操作上简单易用,无需深入学习AI也可快速上手。
AI Playground的关键特性
易于部署:安装AI Playground时,可以像安装任何其他Windows应用程序一样,无需额外使用命令和脚本。
本地管理:基于英特尔锐炫显卡,AI Playground可以在PC上本地运行,确保数据、提示和输出的隐私性得到保护,并便于管理。
一体化AI中心:AI Playground 允许用户在图像创建、图像编辑以及对话的大型语言模型(LLM)之间实现无缝切换,无需反复启动或停止本地服务实例。这些功能不仅便捷,而且易于操作。
创建:选择键入并点击按钮,就可以轻松创建图像,无需复杂的术语或滑块界面。在 AI Playground 中,通过简单的一键操作,快速点击即可在分辨率和质量模式间切换,享受自动配置带来的便捷。此外,也可以设置手动模式,进一步调整图像扩散设置,就像使用其他 AI webUI 工具一样,满足个性化创作需求。
增强:使用AI可以对图像进行升级、修复、填充、扩展或再创造。无论是基于 AI 生成的图像,还是个人收藏的照片和图像,只要发挥创造力,AI Playground都可以让视觉作品焕发新生。
生成
风格化
填充
原始放大2倍
了解更多:AI Playground的定位是AI入门应用。尽管AI Playground不被视为替代许多优秀的AI项目和应用,但AI Playground是很多用户开始使用AI的良好起点。因此,英特尔也提供了一系列链接和资源,供希望将AI应用提升到更高水平的用户使用。
易于操作:无需深入了解AI,也能轻松使用AI Playground。英特尔使用了如“分辨率”、“质量”等常见术语,用户只需一键点击就可以调整“步骤”、“LoRAs”和“调度器”等多个功能参数。但如果用户想要调整自定义设置或实现更高级的功能,也可以随时切换到手动模式,以满足特定需求。
模型灵活:当使用AI Playground时,用户将可以轻松访问其任何功能的模型。对于AI爱好者而言,如果在其他AI工具中有喜欢的PyTorch模型,也可以随时将它们迁移AI Playground中。
开放项目:开发者和AI爱好者可以自行选择克隆项目、进行分叉,并进行各种实验。AI Playground将向社区开放,供大家在这个平台上共同创造和扩展新的可能。
注意事项和免责声明:
英特尔锐炫™显卡仅在选择的H系列英特尔®酷睿™ Ultra处理器驱动的系统上可用,这些系统至少具有16GB的双通道配置的系统内存。需要OEM启用;请向OEM或零售商查询系统配置详情。
AI功能可能需要购买软件、订阅或由软件或平台提供商启用,或者可能有特定的配置或兼容性要求。在intel.com/AIPC上了解更多信息。
性能因使用、配置和其他因素而异。可在intel.com/PerformanceIndex上了解更多信息。性能结果基于配置中显示的日期的测试,可能并未反映所有公开可用的更新。请查看备份以获取配置详情。没有任何产品或组件可以绝对安全。所有产品计划和路线图如有更改,恕不另行通知。您的成本和结果可能会有所不同。英特尔技术可能需要启用硬件、软件或服务激活。
软件于2024年5月27日使用以下配置运行和捕获:
CyberPower PC,配备英特尔酷睿i9 13900K和英特尔锐炫A770 GPU,64GB RAM,在Windows操作系统上运行Autodesk的Revit AI图像引用 - AI Playground(2024年5月27日)
©英特尔公司,英特尔、英特尔logo及其它英特尔标识,是英特尔公司或其分支机构的商标。文中涉及的其它名称及品牌属于各自所有者资产。
- 2024-06-11
-
发表了主题帖:
英特尔CEO帕特·基辛格:引领AI PC创新,重现“迅驰时刻”
在2024台北国际电脑展(Computex)上,各路厂商围绕AI PC纷纷“大显身手”,发布了大量产品和解决方案。产业界已普遍认同,AI PC是PC产业的发展方向。
回顾其起源,英特尔于2023年9月首提AI PC,在英特尔on技术创新大会上,英特尔公司首席执行官帕特·基辛格表示,“AI将通过云与PC的紧密协作,进而从根本上改变、重塑和重构PC体验,释放人们的生产力和创造力,我们正迈向AI PC的新时代”。此后不到一年时间,AI PC已蔚然成风。
基辛格在今年Computex的主题演讲中也再次表达了对英特尔AI PC的信心:“PC市场正处于25年以来最让我兴奋的时刻,今天的AI PC将重现当年的‘迅驰时刻’。”当时,虽然Wi-Fi标准已制定完成,但并未被广泛应用,是英特尔通过发布迅驰平台,推动Wi-Fi在咖啡厅和酒店等场所普及,进而使PC的使用从以生产力为主扩大到互联网应用。基辛格相信,AI PC将在“让AI无处不在”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基辛格预计,到2027年,有近60%的新PC会是AI PC。数据显示,英特尔目前在这一领域处于领先位置,已交付800万片酷睿Ultra处理器,整合了超过100家ISV和300多项AI功能,在酷睿Ultra处理器平台上支持500多款AI模型。
英特尔并未止步于此。为了进一步推进AI PC创新,基辛格宣布英特尔将推出代号为Lunar Lake的下一代酷睿Ultra处理器,它拥有出色的AI算力,超过前一代产品三倍,平台算力高达120 TOPS。在能效比上,它同样表现优异,全新的SoC架构和设计将功耗降低了40%。Lunar Lake还提供了强大的兼容性和软件支持。
微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Satya Nadella也通过视频演讲肯定了Lunar Lake的价值,重申了“Wintel”的坚定联盟:“我们正在进入全新的AI时代,计算机开始能够理解我们,而不是我们必须去理解它们。为了实现这一愿景,微软正在与整个生态系统通力合作,努力让‘Copilot+PC’新设备走进人们的生活,这就是为什么与英特尔的合作对微软如此重要。Lunar Lake将驱动80多款全新的‘Copilot+PC’,提供卓越的安全性和续航能力,并集成高达48 TOPS算力的NPU,以解锁其它PC难以实现的新功能。Lunar Lake将为我们带来全新的AI体验。”
此外,英特尔还将继续与ISV和OEM生态系统合作伙伴携手,在市场上大量供应Lunar Lake产品,以充分释放其潜能。正如华硕董事长施崇棠在参与基辛格主题演讲时所言,“Lunar Lake是令人难以置信的下一代架构。通过结合处理能力和AI软件套件,我们和英特尔将提供与性能匹配的易用性,这将使人们能够与AI合作,将他们的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AI PC将提供云解决方案无法实现的最佳体验,真正实现AI无处不在的愿景。”
英特尔预计在今年交付超过4,000万片英特尔酷睿Ultra处理器,接下来,计划于今年第四季度推出的Arrow Lake将为台式机带来AI能力,而2025年采用Intel 18A制程节点的Panther Lake将会进一步加速AI PC的发展。“Lunar Lake和Panther Lake是非常引人注目的产品,我没有看到任何取代它们的势头”,基辛格言简意赅地表示。通过快速迭代的产品,充分把握AI PC机遇,扩大PC CPU市场领先地位,英特尔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 2024-06-06
-
发表了主题帖:
性能与能效并驾齐驱:英特尔驱动数据中心“绿色革新”
2024年6月6日,北京——今日,以“绿色向新,释放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的英特尔®至强® 6能效核处理器新品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会上,英特尔重磅推出首款配备能效核的英特尔至强6处理器产品(代号Sierra Forest),为高密度、横向扩展工作负载带来性能与能效的双重提升,同时携手金山云、浪潮信息、南大通用,以及记忆科技等多家生态合作伙伴,分享基于该处理器的端到端创新解决方案,及其在诸多领域的实践成果与应用价值。
英特尔市场营销集团副总裁、中国区总经理王稚聪指出,随着国家“双碳”目标的推进与落实,加快数据中心节能降碳改造已成为行业迫切需求,对此,英特尔正积极采取行动,焕新算力底座,不仅通过打造更为智能、高效且低碳的芯片产品与解决方案,应对眼下数据中心的能耗挑战,同时亦与广大生态合作伙伴一起,践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速释放新质生产力,为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英特尔市场营销集团副总裁、中国区总经理王稚聪发表致辞
随着数字化转型的加速,企业亟需更新其老化的数据中心系统以节省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并最大限度地利用物理机架空间,从而在企业内部创造全新的数字化能力。全新的英特尔至强6平台及处理器家族专为应对这些挑战所设计,其中,能效核处理器专门针对高核心密度和规模扩展任务所需的高效能优化,而性能核处理器则面向计算密集型和AI工作负载所需的高性能进行优化,两者架构兼容,共享软件栈和开放的软、硬件供应商生态。
英特尔数据中心与人工智能事业部副总裁兼至强能效核产品线总经理Ryan Tabrah发布全新英特尔至强6能效核处理器
此次推出的英特尔至强6能效核处理器基于Intel 3制程工艺,凭借高核心密度及出色的每瓦性能,可在提供高效算力的同时显著降低能源成本。性能与能效的升级使其非常适合要求严苛的高密度、横向扩展工作负载,包括云原生应用和微服务化网络功能、分布式数据分析、内容分发网络,以及消费者数字服务等。
此外,英特尔至强6能效核处理器具有显著的密度优势,对于有产品迭代需求的用户来说,可以3:1的比例进行旧系统替换和机架整合,这将大幅减少计算集群功耗并显著降低碳排放,加速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目标。在媒体转码工作负载上,与第二代英特尔®至强®处理器相比,英特尔至强6能效核处理器可为客户提供高达4.2倍的机架性能提升和高达2.6倍的每瓦性能提升1。得益于能效与物理空间上的优势,该处理器可为众多AI创新项目提供算力与基础设施支持。
英特尔®至强® 6能效核处理器(代号Sierra Forest)
除了本次亮相的能效核产品之外,英特尔®至强® 6性能核处理器(代号Granite Rapids)预计将于下季度推出。
多年来,英特尔以产品技术创新为抓手,聚焦中国数据中心市场需求,为广大用户打造高效、节能的新型数据中心提供了坚定的支持。英特尔市场营销集团副总裁兼中国区行业解决方案和数据中心销售部总经理梁雅莉表示:“英特尔至强6能效核处理器面向云原生和大规模分布式工作负载所设计,满足云化数据中心对于高性能、高密度、高能效的需求,有效降低数据中心TCO。我们希望通过与广大行业伙伴的合作,构建更多更具创新的端到端解决方案,为诸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助益。”本次发布会上,多家本土生态伙伴分享了其基于英特尔至强6能效核产品的最新解决方案。
英特尔市场营销集团副总裁兼中国区行业解决方案和数据中心销售部总经理梁雅莉发表演讲
其中,金山云发布了搭载英特尔至强6能效核处理器的金山云第九代高效型云服务器SE9,该云服务器在计算、网络、存储等多维度进行了深度优化,可大幅提升核心密度及关键工作负载运行效率。而同样基于英特尔至强6能效核处理器的浪潮信息新一代服务器,则凭借高效节能、安全可靠、灵活架构和智能开放几大核心特性充分释放高能效算力,在降低运营成本的同时以更高密度提升算力基础设施的利用率,真正助力缓解当今数据中心所面临的能耗问题。
此外,南大通用亦分享了其专门针对提高数据中心能效比所打造的分布式逻辑数据仓库解决方案,该方案借助英特尔至强6能效核处理器的多核能力以及在工艺与微架构方面的创新升级,帮助用户提升业务部署密度及单节点性能。与此同时,记忆科技基于英特尔至强6独特的创新设计,将“低碳节能”的设计理念贯穿至其数据中心服务器的全生命周期,全方位推动兼具“高算力”与“低能耗”的高能效数据中心发展。
英特尔至强6能效核处理器新品发布会展区
伴随着英特尔至强6处理器家族首款产品的推出,英特尔正在加速构建基于英特尔至强6能效核处理器的生态系统,助力诸多垂直领域企业的数字化升级。未来,英特尔亦将继续以市场实际需求为导向,以领先的产品技术持续驱动生态创新,助力高能效数据中心的可持续发展,加速释放新质生产力。
注释:
1 详情请见intel.com/processorclaims的7T1条例:英特尔®至强® 6,结果可能不同。
-
发表了主题帖:
英特尔CEO帕特·基辛格:全面推动产品创新,实现“让AI无处不在”
2024年6月6日,北京——今日,以“绿色向新,释放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的英特尔®至强® 6能效核处理器新品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会上,英特尔重磅推出首款配备能效核的英特尔至强6处理器产品(代号Sierra Forest),为高密度、横向扩展工作负载带来性能与能效的双重提升,同时携手金山云、浪潮信息、南大通用,以及记忆科技等多家生态合作伙伴,分享基于该处理器的端到端创新解决方案,及其在诸多领域的实践成果与应用价值。
英特尔市场营销集团副总裁、中国区总经理王稚聪指出,随着国家“双碳”目标的推进与落实,加快数据中心节能降碳改造已成为行业迫切需求,对此,英特尔正积极采取行动,焕新算力底座,不仅通过打造更为智能、高效且低碳的芯片产品与解决方案,应对眼下数据中心的能耗挑战,同时亦与广大生态合作伙伴一起,践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速释放新质生产力,为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英特尔市场营销集团副总裁、中国区总经理王稚聪发表致辞
随着数字化转型的加速,企业亟需更新其老化的数据中心系统以节省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并最大限度地利用物理机架空间,从而在企业内部创造全新的数字化能力。全新的英特尔至强6平台及处理器家族专为应对这些挑战所设计,其中,能效核处理器专门针对高核心密度和规模扩展任务所需的高效能优化,而性能核处理器则面向计算密集型和AI工作负载所需的高性能进行优化,两者架构兼容,共享软件栈和开放的软、硬件供应商生态。
英特尔数据中心与人工智能事业部副总裁兼至强能效核产品线总经理Ryan Tabrah发布全新英特尔至强6能效核处理器
此次推出的英特尔至强6能效核处理器基于Intel 3制程工艺,凭借高核心密度及出色的每瓦性能,可在提供高效算力的同时显著降低能源成本。性能与能效的升级使其非常适合要求严苛的高密度、横向扩展工作负载,包括云原生应用和微服务化网络功能、分布式数据分析、内容分发网络,以及消费者数字服务等。
此外,英特尔至强6能效核处理器具有显著的密度优势,对于有产品迭代需求的用户来说,可以3:1的比例进行旧系统替换和机架整合,这将大幅减少计算集群功耗并显著降低碳排放,加速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目标。在媒体转码工作负载上,与第二代英特尔®至强®处理器相比,英特尔至强6能效核处理器可为客户提供高达4.2倍的机架性能提升和高达2.6倍的每瓦性能提升1。得益于能效与物理空间上的优势,该处理器可为众多AI创新项目提供算力与基础设施支持。
英特尔®至强® 6能效核处理器(代号Sierra Forest)
除了本次亮相的能效核产品之外,英特尔®至强® 6性能核处理器(代号Granite Rapids)预计将于下季度推出。
多年来,英特尔以产品技术创新为抓手,聚焦中国数据中心市场需求,为广大用户打造高效、节能的新型数据中心提供了坚定的支持。英特尔市场营销集团副总裁兼中国区行业解决方案和数据中心销售部总经理梁雅莉表示:“英特尔至强6能效核处理器面向云原生和大规模分布式工作负载所设计,满足云化数据中心对于高性能、高密度、高能效的需求,有效降低数据中心TCO。我们希望通过与广大行业伙伴的合作,构建更多更具创新的端到端解决方案,为诸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助益。”本次发布会上,多家本土生态伙伴分享了其基于英特尔至强6能效核产品的最新解决方案。
英特尔市场营销集团副总裁兼中国区行业解决方案和数据中心销售部总经理梁雅莉发表演讲
其中,金山云发布了搭载英特尔至强6能效核处理器的金山云第九代高效型云服务器SE9,该云服务器在计算、网络、存储等多维度进行了深度优化,可大幅提升核心密度及关键工作负载运行效率。而同样基于英特尔至强6能效核处理器的浪潮信息新一代服务器,则凭借高效节能、安全可靠、灵活架构和智能开放几大核心特性充分释放高能效算力,在降低运营成本的同时以更高密度提升算力基础设施的利用率,真正助力缓解当今数据中心所面临的能耗问题。
此外,南大通用亦分享了其专门针对提高数据中心能效比所打造的分布式逻辑数据仓库解决方案,该方案借助英特尔至强6能效核处理器的多核能力以及在工艺与微架构方面的创新升级,帮助用户提升业务部署密度及单节点性能。与此同时,记忆科技基于英特尔至强6独特的创新设计,将“低碳节能”的设计理念贯穿至其数据中心服务器的全生命周期,全方位推动兼具“高算力”与“低能耗”的高能效数据中心发展。
英特尔至强6能效核处理器新品发布会展区
伴随着英特尔至强6处理器家族首款产品的推出,英特尔正在加速构建基于英特尔至强6能效核处理器的生态系统,助力诸多垂直领域企业的数字化升级。未来,英特尔亦将继续以市场实际需求为导向,以领先的产品技术持续驱动生态创新,助力高能效数据中心的可持续发展,加速释放新质生产力。
注释:
1 详情请见intel.com/processorclaims的7T1条例:英特尔®至强® 6,结果可能不同。
- 2024-05-16
-
发表了主题帖:
英特尔推进面向未来节点的技术创新,在2025年后巩固制程领先性
英特尔正在按计划实现其“四年五个制程节点”的目标,目前,Intel 7,采用EUV(极紫外光刻)技术的Intel 4和Intel 3均已实现大规模量产。正在顺利推进中的Intel 20A和Intel 18A两个节点,将继续采用EUV技术,并应用RibbonFET全环绕栅极晶体管和PowerVia背面供电技术,助力英特尔于2025年重夺制程领先性。
在“四年五个制程节点”计划之后,英特尔将继续采用创新技术推进未来制程节点的开发和制造,以巩固制程领先性。High NA EUV技术是EUV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数值孔径(NA)是衡量收集和集中光线能力的指标。通过升级将掩膜上的电路图形反射到硅晶圆上的光学系统,High NA EUV光刻技术能够大幅提高分辨率,从而有助于晶体管的进一步微缩。
作为Intel 18A之后的下一个先进制程节点,Intel 14A将采用High NA EUV光刻技术。此外,英特尔还公布了Intel 3、Intel 18A和Intel 14A的数个演化版本,以帮助客户开发和交付符合其特定需求的产品。
为了制造出特征尺寸更小的晶体管,在集成High NA EUV光刻技术的同时,英特尔也在同步开发新的晶体管结构,并改进工艺步骤,如通过PowerVia背面供电技术减少步骤、简化流程。
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可量产、可应用的先进产品,是英特尔50多年来的卓越所在。英特尔将继续致力于通过创新技术推进摩尔定律,以推动AI和其它新兴技术的发展。
-
发表了主题帖:
英特尔开发300毫米低温检测工艺,为量产硅基量子处理器奠定基础
英特尔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研究展示了单电子控制下高保真度和均匀性的量子比特。
英特尔在《自然》杂志发表题为《检测300毫米自旋量子比特晶圆上的单电子器件》的研究论文,展示了领先的自旋量子比特均匀性、保真度和测量数据。这项研究为硅基量子处理器的量产和持续扩展(构建容错量子计算机的必要条件)奠定了基础。
英特尔打造的300毫米自旋量子比特晶圆
英特尔的量子硬件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300毫米低温检测工艺,使用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制造技术,在整个晶圆上收集有关自旋量子比特器件性能的大量数据。
量子比特器件良率的提升,加上高通量的测试工艺,让英特尔的研究人员能够根据更多的数据分析均匀性,这是扩展量子计算机的重要一步。研究人员还发现,这些晶圆上的单电子器件在作为自旋量子比特运行时表现良好,门保真度达到了99.9%。就完全基于CMOS工艺制造的量子比特而言,这一保真度设立了业界领先水平。
自旋量子比特的尺寸较小,直径约为100纳米,因此密度高于其它类型的量子比特(如超导量子比特),从而能够在相同尺寸的芯片上构建更复杂的量子处理器。英特尔使用了极紫外光刻(EUV)技术实现小尺寸自旋量子比特芯片的大批量制造。
用数百万个均匀的量子比特实现容错量子计算机,需要高度可靠的制造工艺。凭借在晶体管制造领域丰富的专业积累,英特尔走在行业前沿,利用先进的300毫米CMOS制造技术打造硅自旋量子比特。300毫米CMOS制造技术通常能够在单个芯片上集成数十亿个晶体管。
在这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英特尔希望继续取得进展,使用这些技术添加更多互连层,以制造具有更高量子比特数和更多连接的2D阵列,并在工业制造流程中实现高保真的双量子比特门(2-qubit gates)。在量子计算领域,英特尔未来的工作重点是通过下一代量子芯片继续扩展量子器件和实现性能提升。
- 2024-04-10
-
发表了主题帖:
全新AK系列工业产品问世,英特尔与阿普奇共谱智造新篇章
2024年4月10日,苏州——英特尔与苏州阿普奇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举办2024阿普奇生态大会暨新品发布会。会上,阿普奇携手英特尔及其他行业专家共同发布了阿普奇E-Smart IPC新一代旗舰产品AK系列,该系列采用英特尔®酷睿™处理器、英特尔®凌动®处理器与英特尔®锐炫™显卡,能够在工业智造领域助力用户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加速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与升级。
作为一家工业AI边缘计算领域的行业领先服务商,阿普奇长期专注于为客户提供更可靠的工业边缘智能计算一体化解决方案。苏州阿普奇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须海江表示:“此次发布的全新阿普奇E-Smart IPC产品基于‘IPC+AI’的设计理念,专注于工业边缘侧用户需求,并通过智能化、自动化以及数据分析等特性,助力边缘设备更好地服务于工业智造。利用AK系列产品在性能弹性和应用场景上的创新性,客户能够进一步实现降本增效,并获得竞争优势。”
英特尔公司网络与边缘事业部工业解决方案中国区高级总监李岩表示:“阿普奇的全新旗舰产品AK系列是迈向自治工业系统的坚实一步与成功范例。作为合作伙伴的创新引擎,英特尔通过创新产品与技术持续赋能工业物联网平台,并通过负载整合的方式,不断推动基于软件定义工业系统的边缘转型。未来,英特尔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加速构建更加蓬勃的工业生态系统。”
多年以来,英特尔与阿普奇在物联网与工业智造领域保持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并通过持续的研发与创新,为大量工业用户带来了行之有效的智能计算和物联网解决方案:
>>搭载英特尔®酷睿™处理器的阿普奇嵌入式工控机E7Pro,适用于复杂和高负荷工业场景,能够轻松应对从大数据分析到实时控制的各种数据处理挑战;
>>阿普奇弹匣式智能控制器AK系列采用英特尔®酷睿™处理器,专为AGV、AMR、清洁机器人、建筑机器人、无人叉车、物流机器人等低速场景设计,能够提供导航、识别、控制等AI能力以及强大的运维与防护能力;
>>利用英特尔®oneAPI工具包与英特尔®发行版OpenVINO工具套件,阿普奇开发的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在线检测硅片缺陷整体解决方案,可实现针对多种工艺硅片的一站式高速全检。该解决方案采用英特尔®酷睿™处理器,通过更高准确率与更好稳定性,提升了多功能硅片分选机的自动化检测水平。
为满足行业需要,英特尔始终致力于推动技术的开放性和互操作性,与行业伙伴携手帮助企业克服数字化转型中的挑战。在此过程中,英特尔不仅持续投资工业所需的芯片和技术,还专注于边缘端负载整合,更是通过包括英特尔工业边缘洞见平台(EII)和英特尔工业边缘控制平台(ECI)在内的边缘软件平台,持续赋能工业生态系统。
展望未来,秉承开放、创新的合作理念,英特尔将继续携手广泛行业伙伴,构建强大的生态系统,以创新驱动中国智能制造加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