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输距离和测试环境、测试方法有很大关系,距离远不远这个说法很不靠谱,如果要对比各个厂家模块的好坏,可以测量模块的链路预算。
-
1、左上角的射频信号打孔穿来穿去,效果能好到哪里去,教你一个方法,屏蔽盒开个缺口直接拉出去就行了;
2、巴伦出去应该是模拟开关吧,模拟开关再出去的信号线怎么就不知道要避开接地铜皮,巴伦那块还知道要怎么做,怎么一过了模拟开关就不知道怎么走线了?!我玩射频,也就三个月的样子,您是老鸟,犯这么低级的问题,实在不应该。
3、巴伦下面的打孔看似很工整,怎么就不知道要挨着电容打,提供更短的接地。
4、晶振两个引脚直接拉过去效果不更好,还费那么大的劲打两个孔,搞得干扰大、效果差,干脆把晶振靠近MCU放,右上角那几个管子速度能有多快嘛,撑死就几M,移到边上都没关系。
5、说说这个过孔吧,孔径调那么大干嘛?孔径对过孔电感的影响其实很小的,过孔小一点,板上几个需要就地接地的信号不就接得很爽快。如果您把正面和背面的清晰图片放上来,我可以免费再提些建议。
大概您很少接触TI的评估板吧,TI的评估板一惯是能用就行,我身边的这些工程师很少有人会说TI的评估板做的性能好的。比如我前阵子在玩的HVMotorCtrl+PFC套件,你可以找原厂的电路图,看看有多少个错误;再比如,LM3S8962评估板,模拟地和数字地搞得啥似的,真是糟蹋了MCU的苦心设计。再比如TMS320F2808的CAN手册,计算波特率的表格不知道从哪抄的,直接不能用。再比如CC2530温度采集的代码,一上电就认为环境温度是22度,自动校正,难不成我还要给它配个恒温箱?……举了这么多例子,我不是说TI不行,TI的各种IC都不错,他们的评估板确实没有用心去做。
[ 本帖最后由 anja_liu 于 2011-6-9 23:00 编辑 ]
-
做工很烂,鉴定完毕。
-
学习了~
-
虽然很多人知道Q格式,一旦跟具体的算法结合起来,能做得到的没几个了
-
TI 的产品本身做得不怎么样,虽然没做过无线方面的,但就控制方面来讲,TI的DEMO里面有很多错误。TI自身就是为了推芯片,做了一些开发板,板子本身的技术实力是比不上一线的开发工程师的,也没有考虑到很多实际应用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骗骗初学者还可以。
-
太厉害了,学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