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笨蛋

    1. 引用 3 楼 dream_meng 的回复: 还有其他传说吗,上传资料的分能用到论坛吗
      传说中,是可以互转的
    2. 初学遇到几个基础问题,请教高手 8/6359 单片机 2008-07-16
      我看别人的输出波形,是方波哦。
    3. 初学遇到几个基础问题,请教高手 8/6359 单片机 2008-07-16
      又遇到个初级问题,我都不好意思在别的地方问,哈哈,高手勿笑。 单片机外接电源是直流还是开关电源提供的脉冲电? 脉冲电不会影响单片机的工作吗?我一直都以为是直流呢。 脉冲电多少V比较合适?(尽量减少DC-DC转换) 题外话发个牢骚。数电前面容易学,但学到时序电路就乱套了,一会这个图一会那个表,几个触发器搞到一起就五迷三道了,打算放一放,先花点时间学学模电,而且以开关电源(可能是单端反激+TOP250,因为我期望将来能做出一块工具板,把一些外围电路如步进电机驱动等都做在工具箱里,做到200×250×80mm的工具箱里便于携带,不可避免要把小于120W的市电转换电路做进去)为学习对象。 [ 本帖最后由 mixer 于 2008-7-16 23:17 编辑 ]
    4. 初学遇到几个基础问题,请教高手 8/6359 单片机 2008-07-15
      谢谢。 回复中有两点让我产生了共鸣: 1、作为应用,需要什么就学习什么可能比从基础理论着手更好,深层次理论研究最好是建立在更高的应用需求上。 2、看了门电路的知识,初步认为阻容值是配合芯片的电气参数而定(例如把门电路看作芯片,或称为功能模块)。 因为有了上述想法,所以我实践单片机的方法是自制一块开发板,把开发过程当作学习的动力也许比单纯按照教材学习的效果要好,而且网上也有不少实验板原理图可供参考,学习中应当不会迷失方向。
    5. 初学遇到几个基础问题,请教高手 8/6359 单片机 2008-07-15
      嗯嗯。 我这两天在网上找了些开发板的原理图研究,其中涉及到一些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的时候,不了解作者为什么要选择那些器件而不是别的器件,所以我猜测,他们先计算出这些元器件需要的电气参数,再对照手册选择相应型号的产品。如果我这个想法正确,那么怎样才能搞到这种手册?因为只有有了这类综合性的手册,才可能参照选择啊,就像安捷伦有一整套的配件性能手册,使用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寻找相应的产品。
    6. 继续求教:PIC16位机哪种更适合 9/6428 Microchip MCU 2008-07-06
      ^_^,多谢多谢 因为不了解,所以提问会很小白。昨晚又看了些资料,所以连我自己也看得出有些问题的提法本身就有问题。 microchip的dsPIC33系列里面有专门针对步进电机的MC系列,虽然我仍然不了解控制步进电机的原理和方法,不过现在看到了更为简单直接的方向,有个方向比较容易用力。 也算不上多么涉密,主要是解决问题的思路各有不同。例如控制温度,大部分人的做法是调压限流方法,我们这的思路是控制循环加热液流量的方法,所以不仅要控制加热功率,还需要控制步进电机调流速。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应用场合有限,优点是可以比较简单的实现加热制冷一体化,当然要实现这个方法只能用单片机来解决。 至于特别精密的温控,我还没有掌握。举一个例子大家来理解一下精密的程度:物理学里面有一条,气体分子会在低温的时候吸附在材料表面,温度越低吸附越多,当然这里没有线性关系,只有半经验公式;相反温度升高,气体分子会脱附进入气体。这里涉及到两个物理量,温度、气体压力。这可以发展出一系列的精密仪器,广泛应用在化学、材料学、表面物理等方面。国产的仪器主要做的是另一个相关的测量,就是脱附吸附分子是相对比较容易检测到的特殊功能分子,例如CO等(可以用别的方法检测),能做纯粹吸附脱附的基本都是外国货,都是价值几十万上百万的东西。
    7. 继续求教:PIC16位机哪种更适合 9/6428 Microchip MCU 2008-07-05
      粗略了解了一下,发现您提到的DSP芯片更适合处理语音方面,这也可能是专业DSP芯片着重发展的方向吧。虽然也有相当多的ADC、PWM等,但感觉有2点比较麻烦,1是实验板比较少也比较贵,2是编程器好像也挺贵。 好像PIC24,dsPIC33用得挺多,不知道是不是。这点我只是从各论坛上讨论的话题感觉的,没什么依据。 MCU的价格可能在其次,我这主要开发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因为是非标设备完全按照用户要求制造,基本不存在批量生产,最近希望结合用户习惯把一些关键技术做成自动化,这样的设备比较上档次也不容易被仿制。所以我对MCU的价格可能不怎么敏感,也可能是见识少所以感觉一块MCU不过就是几十、一百多价钱,如果MCU都是这个价位的话MCU对于整套设备成本来说就不算什么了。 按照这个思路,现在主要的想法是降低上手难度,所以想一步到位地以某一个型号的MCU学习单片机。以我今天搜索资料的结果来说:可能PIC24或者dsPIC33更容易上手,因为它们的IO够多,在大多数应用场合可能不需考虑扩展之类的问题,虽然比PIC16贵几十块钱,但能省掉学习扩展、调试扩展等额外工作要划算。这里的问题可能主要在于只找到了40pin以下MCU的实验板。 另外,您说开发系统狂贵,能不能请您简单说一下,哪些部分狂贵?毕竟我现在的学习是个人行动,所以买东西还是得自己掏钱。 另,我还没机会了解PCB制版,从今天搜索资料的情况来看,好像PIC的板子多为单层,DSP可能应用复杂所以多为双层,不知道是否正确。 [ 本帖最后由 mixer 于 2008-7-5 23:57 编辑 ]
    8. 继续求教:PIC16位机哪种更适合 9/6428 Microchip MCU 2008-07-05
      查了查microchip的网站,发现了2个问题: 1、代理商真黑,在国内网站上查到的价格和microchip上的价格相差几倍 2、带dsp的端口比不带的丰富得多,microchip上的价格也只高1~2刀,不知在国内该贵多少 顺便请教个问题,为什么我在网上查价格时,好像大多数网友对MCU的价格都非常敏感?难道大家开发的都是几十、一百多块钱的设备?我能理解8位机的成本优势,但16位机特别是有些网友选择的是18系列做开发,18本身就是端口丰富的高端产品,应该不会用18系列来开发百多块钱的设备吧?我很不解。
    9. 请教该怎样学习单片机 14/8311 单片机 2008-07-04
      经过几天对单片机、嵌入式系统等方式开发工控设备的调查,现小结如下,请各位高手批评指正: (应用场合设定:应用规模小但测控种类较多,例如研发机构、学校实验室、小型生产,不考虑大工业之类需要几百几千个以上的测控量,这种应用场合通常都会直接购买成熟的商业解决方案) 1、计算机+商业模块 这种方式最简单直接。市场上有相当多的传感器变送器模块、继电器控制模块,包括PLC,可以很简单的完成对温度、重量、电机等常见物理量的测控,开发人员只需要把大部分精力集中在PC端软件的开发上。 它的缺点也很明显,测控量只要上二十个,就要堆积很多模块,布线、散热都非常麻烦,单单购买模块的成本就难以接受。测控量多了之后,有些测控量需要几个模块的几个通道共同解决,有些模块又能同时完成多个测控量,因此PC端的软件编程也杂乱起来,而且大多数模块都是被动查询式的,都需要PC端定时器循环发送读指令,定时器增多之后,COM取数容易冲突,会出现一些莫名其妙的问题。如果考虑到PC本身的不稳定、死机等状况,在需要精密控制的场合,这种测控方式很难让人接受。 2、嵌入式系统 嵌入式系统的确很诱人,独立的系统,实时的测控,丰富的IO,对工业控制确实很有优势。 它的缺点对于我来说,首先体现在门槛过高,不仅仅需要熟悉嵌入式MCU本身,还要懂得电子电路设计,还需要理解嵌入式操作系统(最NB的人还能根据应用需要定制)。其次在学习实践过程中,复杂的多层PCB板子已经不是找些网络流传的资料就能自己动手解决,这无形中再次提升了学习的代价。我认为,系统要做到这个程度,已经不是一个人的问题了,而应该依靠团队来解决。我觉得嵌入式系统最大的优势应该是便携,它可以广泛应用在手持式设备上并且由于高性能解决很多复杂应用,它的这个优点却与我的应用背道而驰,完全不必因为它很强大而投入进去。 3、PC+单片机 无论单片机有多少缺点,它所拥有的开放、时钟频率越来越快两大优点,足以让我看到方向的所在。开放,所以它并不象模块只能测控哪个物理量,与外围电路配合后可以做得比我现在想象的还多;越来越快,所以几乎可以做到准实时测控,微秒级的响应速度足够了。 在我的应用领域,单片机最大的缺点可能是没有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了。但我所需要的数据处理通常不是实时性的,而是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处理,因此完全可以把测控数据存储在PC中做事后处理。 单片机对于入门学习人员可能非常有诱惑力,因为它够便宜,说不定还能自己做PCB,自己设计整个应用方案。 与把精力投入到复杂的嵌入式开发相比较,可能设计具有特定功能的单片机要省时省力得多(而且主要把精力集中在功能实现上,而不涉及某些具体元器件的设计。不知道这话说得对不对)。而且,也许同时研究传感器也会成为必要。很多重要的传感器国内还没有呢。
    10. 请教该怎样学习单片机 14/8311 单片机 2008-07-04
      晕,不是吧,好不容易看中一个,又没人用了。 那么请教一下,MCS96系列应该以哪个MCU为蓝本学习比较容易搞到学习资料也容易买到芯片?
    11. 顶顶顶楼主,学习中~~~
    12. 请教该怎样学习单片机 14/8311 单片机 2008-07-03
      晕,楼上的老兄对俺的要求太高了,俺在门口徘徊呢。 经多方调查,感觉可能MCS96比较适合我吧,有狗狗,有PWM,有50多个端口。不过有几个问题很想弱弱地请教一下: A  一块80C196多少钱? B  一块类似或兼容80C196或其他MCS96的实验板多少钱? C  学习资料好搞到不?我找了半天也只找到一份intel的技术资料 D  技术资料上说,80C196不带ROM/RAM,64KROM/1KRAM大概多少钱?80C196的寻址好像最大0FFFFH,这么说80C196最多可以外接64K的memory咯? [ 本帖最后由 mixer 于 2008-7-4 00:17 编辑 ]
    13. 请教该怎样学习单片机 14/8311 单片机 2008-07-03
      1、如果MCS集成或外接WatchDog,抗干扰能力方面似乎不再是MCS的弱点了。 2、以前MCS不能驱动大功率继电器,但驱动的固态继电器的功率似乎也挺大的1A250V,似乎MCS的这个缺点也没有了 3、半双工IO的问题我还不理解,不清楚MCS在这方面的弱点到底会有什么不良影响 4、执行效率的问题,虽然知道RISC比CISC效率高,但如上文转载所述,似乎问题也不是很大,MCS的时钟频率达到12MHz以上似乎也是微秒级了 5、MCS没有DSP,如果能外接DSP呢?或者有别的方式可以产生脉冲输出? 6、如果涉及到浮点运算和矩阵运算,哪个会更容易实现? [ 本帖最后由 mixer 于 2008-7-3 17:02 编辑 ]
    14. 请教该怎样学习单片机 14/8311 单片机 2008-07-03
      刚对PIC产生了更多的兴趣,偶然在网上看到一个贬PIC的帖子,其中一个缺点让我又犹豫了,那就是PIC不能外扩程序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我感觉我需要用到比较大的数据存储器,因为可能要涉及到参比、校正之类的东西,校正值固化存储起来对于实现校正比较简单。 原贴转载如下,请帮我点评一下: 论PIC和MCS51 先谈硬件:     对于PIC,它的优点有诸如抗干扰性能好,双向I/O口驱动电流大等优点,甚至内部有上电复位电路,上电延时电路,内建RC振荡器,看门狗定时器,A/D变换电路,功耗低等。硬件上吸引人的地方确实比较多,而且正是由于这些点点滴滴使得它的抗干扰性能比51好,这好像是公认的。当然它也有一个致命的弱点--不能外扩程序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对于程序比较大而且是低端的产品来说是致命的!让人不得不转而投入51的怀抱。更何况PIC就微芯这一家公司,而拥有51内核的单片机遍地都是,让人在价格和供货时间上多了不少选择。 再谈谈软件编程:     一般的教科书谈到PIC好像总忘不了说它的程序代码是如何的小,速度又是如何的快。速度快,对于单条指令同样频率的晶振来说,PIC当然是比51快得多,PIC毕竟是RISC,既然指令总线和数据总线分离,速度当然快,但我们往往忽视了一点:我们是比较单条指令,而不是以实现同样一个功能所需的时间作为判断的标准!!就像CISC一样,它的一条指令可以顶RISC好几条指令,51和PIC也存在类似的情况。对于PIC来说,实现一个基本的功能需要好几条指令,而51往往只需要一两条就做到了。如果以这样的标准来比较的话,PIC比51并不快多少,更何况还有如下的情况存在呢: 1)、PIC的软件编程,不是我故意贬它,确实是挺麻烦,一不小心就要犯错。这恐怕要归结于PIC的分页思想,不但数据空间要分页,程序空间还得分页,而且不同型号的PIC还不一样!!要访问一个寄存器还得考虑考虑它是在哪个BANK,你说累不累!因此编起程序还时不时要去查看它的编程手册,不然出了错都不知错在哪里。 2)、中断向量地址只有0004H这一个,因此发生了中断还得去判断是哪一个中断,然后再跳到相应的处理子程序。如此等等虽然是鸡毛蒜皮的事情,但用惯了51的方便简明,总觉得不是那么爽。 3)、说到软件编程,不能不提到C。想当初用单片机时到处都是用汇编在开发,也有高级一点的就用PLM(限于51/96),不像现在很多人都在用C开发。51的好处就是有几家做得很好的C编译器,像TASKING,KEIL之流。大家知道现在开发产品,软件编程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因此有一个好的开发环境可以大大提高编程的效率,使产品尽早上市。而PIC在这一点上就没有51做得好!再加上由于2)的存在给使用者设置了障碍,无疑使编程效率打了折扣。
    15. 请教该怎样学习单片机 14/8311 单片机 2008-07-03
      谢谢回复!         我正是基于“将来的产品”和对这一产品要达到的性能的了解,而提出了怎样选择性学习单片机的问题。         虽然大多数人会认为,学习单片机就一定要从MCS51开始,但我这里并不是想讨论“学习”这一问题本身,不是学习一整套的单片机理论知识,而是以“将来的产品”的需求为方向,希望找到一种更适合的MCU着手边学习边实践。从近些天的查阅资料了解到,MCS51系列本身的体质可能并不适合比较严格的工控开发,例如PMW控制,抗干扰能力,IO控制等等,而有些PIC内置了CCP模块而可以控制PMW。我不明白的是,脉冲控制是否比模拟控制更精确更稳定更具有重现性。脉冲控制电机转速、转动角度的应用实在很广,它和其他传感器变送来的信号结合,能控制相当多种类的物理量。         关于我提到的温控问题,在需要精确控制的场合,温度范围通常都很窄,例如控制400℃的,350~410℃之间进行精确控制就可以。ADDA转换的精度可能主要取决于传感器温度范围的选择和ADDA的位宽吧?         我没有接触过单片机,不过用研华的ADDA模块、三菱的PLC开发过自控设备。这类设备有几点无法得到解决:一是模块众多,布线乱七八糟;二是完全依赖计算机,即使线程化编程,计算机难免有响应不及时或死机的情况,在严格控制的场合或重要的应用场合,这没办法容忍;三是精度不够,例如研华的测温模块,在保证环境温度稳定的情况下,从模块读出的值±0.5℃;四是价格贵,浪费严重,例如PLC,仅仅用到它的脉冲输出功能,几个模块累计下来,设备成本偏高。         正是由于有了一点相关经验和了解,我很期望能开发出集成多种功能的单片机,包括开关、脉冲(频率和脉冲数)、ADDA转换(从传感器读数,并做相关控制。不涉及传感器开发,我感觉传感器开发要牵涉到大量基础理论,特别是非传统物理量,如pH值、透光率等,目前还不敢想象)、功率控制(包括制热和制冷,不清楚应该是控制电压还是别的什么)。一个MCU不够,那就多上几个都行。         当然,我只是希望学习单片机的时候有所侧重,并不是排斥其他类型。话说回来,啰嗦了半天,我还是不明白到底要从哪类单片机着手。请兄弟们帮我把关:MCS、AVR、ARM、PIC、FPGA······到底选哪一个,您帮我选的这个容易搞到学习资料不?
    16. 请教该怎样学习单片机 14/8311 单片机 2008-07-03
      顶顶顶,怎么没人来看来说!!
    17. 请教该怎样学习单片机 14/8311 单片机 2008-07-03
      经初步勘探,网上资料显示:PIC、ARM等RISC架构下的单片机似乎更适合开发精密控制的工控系统,但ARM好像极度复杂,带DSP的PIC难度未知。

最近访客

< 1/1 >

统计信息

已有53人来访过

  • 芯积分:--
  • 好友:--
  • 主题:3
  • 回复:17

留言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登录 | 注册


现在还没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