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aler-y

  • 2025-03-16
  • 回复了主题帖: 汽车电子的输入输出电路

    Jacktang 发表于 2025-3-16 09:30 底边的驱动要比高边驱动略微复杂点,这个能详细说说吗 不好意思,说反了,是高边的驱动复杂点!因为中性点的电压不确定导致的。

  • 回复了主题帖: 电源设计的一点感悟

    振动试验仪器 发表于 2025-3-16 01:12 电路图是软件画的,元件三个脚标号123应该是GDS,而用手写的呢2是S,3是D了。相互矛盾了。 我们的电路板 ... 你说的这个是PMOS的正常用法,这里是用了MOS的体二极管的续流原理作为核心的逻辑,所以对于PMOS而言,要想接正极电源就能续流,那么必须D极接正极!建议您再好好查查相关资料!

  • 回复了主题帖: 电源设计的一点感悟

    振动试验仪器 发表于 2025-3-16 01:37 开关电源的稳定性与驱动电阻有很大关系,如果驱动电路有振荡产生,输出电压就稳定不好。干扰也很大的。 对于正反激的开关电源,那颗MOS管所配的电源驱动芯片基本功能很全。驱动电阻同样的对开关管的接通速度有很大影响,而接通速度对变压器的输入端感抗会有影响,从而影响到次级输出端的电源波形!

  • 回复了主题帖: 电源设计的一点感悟

    振动试验仪器 发表于 2025-3-16 01:29 这也是为何作为电压型驱动的开关元器件却需要有栅极驱动电阻的原因,有电阻才会形成电流。 按楼主说法是 ... 是的,说的没错,电阻太小了,会导致振荡,但还有重要的一点是,栅极电阻选择太小不仅导致栅极驱动芯片的功耗增大而且需要更高拉罐电流的栅极驱动芯片!另外,如果栅极电阻选择太大,又会让开关管接通与关断的速度变慢,会导致开关管的损耗增加!如图所示。 所示所以一般栅极电阻的选择是需要综合考虑门极驱动电流、驱动IC功耗、开关管速度也就是对应开关管接通与关断损耗以及栅极上的振荡。但其实,栅极上的振荡可以通过优化布局得以解决掉!

  • 2025-03-14
  • 回复了主题帖: 初读我国汽车电子产业的发展

    秦天qintian0303 发表于 2025-2-25 16:20 说实话不太喜欢现在的新能源,不过确实是房地产后的一大接盘支柱 未来属于新能源、储能以及AI。我国石油还是太依赖进口,发展新能源能减弱依赖程度,同时因为我们国家的风能水能以及光伏多枝开花,为其发展奠定了基础。

  • 回复了主题帖: 元器件基础到设计的关键参数

    zkwaity 发表于 2025-3-4 15:23 以为详细介绍参数设计来的 抱歉,我只是把自己经历的部分和感悟写了下来,不全面

  • 回复了主题帖: 元器件基础到设计的关键参数

    qwqwqw2088 发表于 2025-2-28 20:09 看起来做东西不少,不然没有这么多悟性 冲着标题进来的,还以为要谈谈这些元件的关键参数呢 这个元器件关键参数,细说的话能写很多的。《汽电子硬件设计》书中有较为详细的说明。

  • 回复了主题帖: 从汽车电子的应用环境到设计之初的考虑

    se7ens 发表于 2025-3-7 10:56 总结得挺好的 从气候条件 机械负荷 电气负荷 以及电磁兼容这几个方面来验证设计的可靠性   ... 谢谢

  • 回复了主题帖: 从汽车电子的应用环境到设计之初的考虑

    qwqwqw2088 发表于 2025-2-28 20:05 防水等级也许已经达到了IP68,但是仍旧怕水蒸气 问题是,有没有因为水蒸气出现故障 汽车感觉很难因为水蒸气而导致硬件损坏,因为使用场景有效。但是咱们可穿戴设备就比较容易因为水蒸气而失效。

  • 回复了主题帖: 对数组和链表的一点理解

    wangerxian 发表于 2025-3-5 15:51 用数组比较多,链表只有一些特殊的结构才会去使用。 由于各自不同的特点,所以不同场合优劣势也不同。

  • 回复了主题帖: 汽车的V字型开发流程

    极限零 发表于 2025-3-14 08:57 这不就是流线式开发流程,或者叫瀑布式开发流程,非得整个V做什么 因为这样子方面对应。V字型刚好是对称的,左边的设计对应右边的测试验证。可能为了表示方便吧。细节设计→单元测试;顶层设计→集成测试;需求分析→设计验证。

  • 回复了主题帖: 电源设计的一点感悟

    Jacktang 发表于 2025-3-14 07:27 数字地和模拟地的设计看似简单有时也挺复杂 是的,非常关键。推荐看ADI公司的官方接地指南“Grounding Data Converters and Solving the Mystery of "AGND" and "DGND"  

  • 回复了主题帖: 电源设计的一点感悟

    lansebuluo 发表于 2025-3-14 09:06 “而当反接时候,体二极管截止,Vgs不存在压差,截止,导致电流无法回到负极,不导通”这个理解不了,感觉 ... 因为体二极管截止,电流没形成回路,没法回到负极,所以此刻的G点电压和S点电压都是输入电压,Vgs就是0V。

  • 2025-03-13
  • 发表了主题帖: 汽车电子的输入输出电路

    本帖最后由 Scaler-y 于 2025-3-16 12:01 编辑 1.无论是高边电路电流检测还是底边电流的采样,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我们使用运放的过程中,往往会有电容参与,当有电容参与的时候,需要注意容抗带来的反馈回路中阻值的增加。比如下面电路。 C1与R2共同组成了反馈回路。 2.当输出的过程中,高边的驱动要比底边驱动略微复杂点,对于高驱动而言,其源极是相对不确定的电压中性点,对于二电平驱动而言,其中性点的电压可以是母线电压,但也可能是0电位。所以这个不确定性会给高边驱动带来挑战,最常用的做法是采用自举电容,让漏源之间存在压差。  

  • 发表了主题帖: 电源设计的一点感悟

    1.电源防反接保护。 这里我曾近最开始接触时候也是琢磨了很久,觉得很难懂,这里好好剖析一下。其实主要两个关键点。1.mos管导通后是可以正向反向双向流电流。2.MOS中的体二极管是可以续流的。这和纯IGBT单管不同。 (1)首先必须知道一点,Nmos和P mos不同,做电源反接保护一般用的P mos,如何区分呢,看栅极箭头,指向栅极的是N MOS,从栅极指出的是P MOS。下面这个是用P MOS的防反接保护电路。 当电源正接时,由于体二极管导通并有压降,导致VGs有压差,P MOS导通,电流从P MOS的漏极流向源极。而当反接时候,体二极管截止,Vgs不存在压差,截止,导致电流无法回到负极,不导通。 2.mos管的导通 功率驱动电路的设计是电源电路设计关键电路,而应用最多的就是MOS管,影响MOS管最为多的无非就是MOS管的输入电容,而Cgd又被称为是弥勒电容。这也是为何作为电压型驱动的开关元器件却需要有栅极驱动电阻的原因,有电阻才会形成电流。   当GS的电压上升至MOS管的阈值电压后,IGBT导通,Ids侧有电流开始流动,同时Vds电压下降(因为开始导通,内阻变小),而Vds继续下降的这个过程中,Vgs电压略微下降至一定值并几乎保持不变,维持在一定的电压平台,也就是米勒平台。实际上这个平台时候正是给Cgd电容充电。在这期间,Vds电压完全降至0V,随后Vgs电压继续上升驱动芯片的输出电压值。 所以降低米勒效应的方法总结起来就两点:1.降低Cgd,2.提高阈值电压。 但从驱动电路设计来说,可以有以下方法:1.采用负压驱动,2.开通与关断用不同的电阻回路,采用较小的Goff电阻。3.采用带有米勒钳位功能的驱动芯片。米勒钳位可以让MOS断开时,输入电容的回路直接通过钳位电路回到负极,从而极大程度降低关断瞬间中栅极电压大于阈值电压的可能性,从而降低寄生导通的概率。 3.开关电源 最基本的构型就是BUCK和boost电路。 开关电源的工作原理可以用上图进行说明。图中输入的直流不稳定电压Ui 经开关 S 加至输出端,S 为受控开关,是一个受开关脉冲控制的开关调整管,若使开关 S 按要求改变导通或断开时间,就能把输入的直流电压 Ui 变成矩形脉冲电压。这个脉冲电压经滤波电路进行平滑滤波后就可得到稳定的直流输出电压Uo。 后面发展有很多不同的电源拓扑结构。还有很多反激电源设计、半桥驱动,全桥驱动等都可以依靠当前的半导体公司开发的软件方便设计。比如英飞凌的dc/dc设计工具,东芝、MPS等。 6.输出电源的稳定性 这直接考研设计的水准。最为核心的是注意数字地和模拟地的设计。最为常用的是单点接地,最后数字地与模拟地用磁珠或者零欧姆电阻相连。旁路电容尽量靠近芯片端口,尽可能的减小FB环路,输出侧加电容等。            

  • 发表了日志: 电源设计的一点感悟

  • 发表了主题帖: 汽车的V字型开发流程

    1.汽车的相关的任何部件开发都牵扯到V字型开发流程,从需求分析→顶层设计→细节设计→系统实施→单元测试→集成测试→设计验证。   2.新能源汽车V流程分为需求分析、系统设计、软件设计、软件实现、HIL测试、台架测试、实车标定、产业化等等步骤。 3.得益于MATLAB这样的mathwork软件,通过simulink中的不同模块去建模,通过编译即可生成基于不同控制器的C代码,方便下载后调试,为软件设计和算法开发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4.其中的HIL(hardware In loop)测试也就是硬件在环测试,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就目前全球新能源汽车老大比亚迪汽车公司而言,也需要花大量的钱和劳动力来搭建此测试平台,旨在尽可能接近的模拟真实的汽车使用场景,来获得较为接近真实的数据,去反馈给开发前端的系统设计或者软件设计环节去不断调整。高校对电机控制的算法开发也是离不开HIL系统,它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减少开发的周期。 5.台架测试也是重要一环,它更真实的测试汽车的实际输出。 6.为了减少开发中文档过多带来的寻找难题,可以根据<文件类型>_<项目或平台>_<文件描述>_<版本>.后缀名  这样的命名方式。        

  • 2025-03-07
  • 发表了日志: 二叉树

  • 发表了主题帖: 二叉树

    二叉树和链表类似,它是一种基于链表的数据结构。当二叉树所有节点都偏向一侧时,二叉树就退化为“链表”。 二叉树中插入与删除节点可以通过修改指针来实现。 二叉树遍历方式可以分为层序遍历、前序遍历、中序遍历和后序遍历等。 层序遍历是从顶部到底部,逐层遍历二叉树,并且从左往右,属于是广度优先遍历;前序、中序以及后序遍历是深度优先遍历。 读完这个遍历的分类后,就觉得前序中序和后序遍历讲的不是很清楚。 为了特别区分,插入下图。这张图还是讲的很明显。 所以前序遍历的意思是:根节点执行在左右子节点之前。根→左→右。切记,如果左子树又是下一个二叉树的根节点,那么应该继续以下一个子树为基本,继续执行根→左→右。 这也是前序遍历和层序遍历的区别。 中序遍历的意思是:根节点执行在左右节点的中间(这块说的遍历的顺序,而不是二叉树的结构),执行左→根→右。如果左子树的一个左节点又是下一个子树的根子节点,那么应该继续以下一个二叉树为基本,继续执行左→根→右。 后序遍历的意思是,根节点在左右子节点之后,执行左→右→根。如果左子树的一个根节点又是下一个二叉树的左子节点,那么应该继续以下一个子树为基本,继续执行左→根→右。 为了加深理解,下图的二叉树遍历结果为: 前序:ABDFECGH 中序:DFBEACHG 后序:FDEBHGCA 仔细认真琢磨一下,其实挺简单的。 总结:无论是哪种遍历方法,都可以从二叉树顶端的根节点出发,然后执行根左右、左根右或者左右根,然而无论是哪种顺序,如果先执行的这个节点又是下个子树的根节点,那么应该继续按照根左右、左根右或者左右根的执行顺序,直到完成。 二叉搜索树满足以下条件:对于根节点,左子树中所有节点的值 < 根节点的值 < 右子树中所有节点的值。(2)任意节点的左、右子树也是二叉搜索树。 可以发现,二叉搜索树在进行中序遍历时,总是会优先遍历下一个最小节点,所以二叉搜索树的中序遍历序列是升序的。 它的常见应用有:系统中的多级索引,实现高效的查找、插入、删除等操作;也可以作为一些算法的底层搜索算法的数据结构;也可以存储数据流,保持其有序的状态。 AVL树旋转为了让二叉树保持平衡。其目的是降低时间复杂度,有多种旋转方式。

  • 2025-03-05
  • 发表了主题帖: 哈希表的一点理解

    1.HashMap的由来是基于Hasing技术(Hasing),Hasing就是将很大的字符串或者任何对象转换成一个用来代表它们的很小的值,这些更短的值就可以很方便的用来方便索引、加快搜索。 哈希函数将一个较大的输入空间映射到一个较小的输出空间,通过哈希函数就可以得到索引值,从而找到key对应的数组中的存储位置,从而找到value值。 2.可以通过扩容哈希表来减小哈希冲突,原理如下: 哈希函数为:index=hash(key)%capacity。它将key映射到数据索引,也就是哈希值,从而访问对应的桶并获取value值。 所以capacity越大,index会越小,那么出现重复的index的几率就越小,所以出现哈希冲突的几率就越小。 3.由上述函数也可以知道,不仅增大输入的容量即capacity能降低哈希冲突的概率,设计合适的hash()函数将同样有助于决定索引值,进而决定键值key对应在哈希表中的分布情况。 4.哈希表的结构改良方法包括“链式地址”和“开放寻址”。本质上这都不能解决哈希冲突的发生,但是只是在哈希冲突发生时,程序能够继续执行。 5.哈希算法中,使用大质数作为模数,可以最大化的保证哈希值的均匀分布。因为质数不与其他数存在公约数,可以减少因取模操作而产生的周期性模式,从而有效避免了哈希冲突。 6.众多哈希算法中,SHA-2系列中的SHA-256是最为安全的哈希算法之一,常用在各位安全应用与协议中。 7.无论哈希表中key对应什么数据类型,当下的编程语言通常我们只需要调用hash()就可以计算各种数据类型的哈希值了。                        

最近访客

< 1/3 >

统计信息

已有42人来访过

  • 芯积分:261
  • 好友:--
  • 主题:20
  • 回复:30

留言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登录 | 注册


现在还没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