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以我做的STM8L152开发板,因为有DA
-
STM32应用在产品上时无需外挂复位电路,但NRST引脚接阻容电路有可能是惯性思维,但并不一定是惯性思维。
作为复位引脚,一般不宜悬空,所以STM32在NRST引脚内接了一个上拉电阻,典型值为40K左右,为了防止外部干扰,STM32数据手册上建议外接一个对地电容;如果用户认为内接的上拉电阻太弱,则可以自己再接一个上拉电阻。因此众多"开发板"上的阻容电路,并不单单是为了复位才存在的。
STM32_NRST_Recommendation_Protection.GIF
(8.68 KB)
下载次数:4
2010-7-7 11:14
-
2.03的版本还低,还有更高的版本吗?
/******************** (C) COPYRIGHT 2008 STMicroelectronics ********************
* File Name : sdcard.c
* Author : MCD Application Team
* Version : V2.0.3
* Date : 09/22/2008
* Description : This file provides all the SD Card driver firmware
* functions.
********************************************************************************
-
兼容的,我试过了。谢谢了 出差了 一直没结贴
-
楼上正解!
-
1.不敢相信
2.无法理解
3.不知所措
-
引用 3 楼 sunrain_hjb 的回复:
保存文件到指定文件夹下,只要调用CreateFile()就可以了。
是api函数么?我在IO里面没有找到有呢
-
引用 3 楼 domworldjohn 的回复:
可以使用EVC开发。如果只是要实时显示定位信息,那么很简单,开发一个普通的应用程序即可,之后在该应用程序中开辟一个线程,实时监控GPS串口,把接收到的数据显示出来即可。如果要加入地图导航,那么就需要用到数据库,根据定位信息从数据库中取出相应的图片即可,需要用到数据结构。
正解。
-
引用 23 楼 haiou_arm 的回复:
今天TV OUT输出正常了,是因为TCPMP设置的问题。
在TCPMP播放器的选项里昨天选的是directshow,今天选GDI就可以了。
现在对directshow和GDI的概念只从网上了解了些,但具体到我的平台上。我还不能有个合理的理解。
为什么选GDI就行,而directshow就不行了呢?
学习,学习了。
-
liuyu历害啊,我今天也在找FILE_OBJECT下有关盘符的信息,没找到!
你写的_OBJECT_HEADER 817927c8,由FILE_OBJECT如何关联到_OBJECT_HEADER的呢??
FILE_OBJECT下没这个结构啊!!
-
呵呵,,听见这个名字,我自己猜了下,,呵呵,,差不多,学习了啊
-
十分想知道答案 !十分想知道答案 !十分想知道答案 !十分想知道答案 !十分想知道答案 !十分想知道答案 !
-
引用 3 楼 veabol 的回复:
这么做之后会使系统内存变小,你所复制的文件都会保存在RAM空间中,文件越大RAM空间占用越大
说的就是这个问题(会使系统RAM空间变小),怎么解决呢?
-
是不是设备名和你的代码里面的设置有差异啊!
---我猜的
-
恩,跟堆栈是没关系的,CODE还没跑呢,写个测试代码测试下出错的内存地址看看
-
引用 20 楼 guetcw 的回复:
一般是不了解器件的温度特性导致,不同材质的电容容量变化与温度的关系,漏电流的变化,寿命的变化。比如常用的陶瓷电容,如果你不了解材质像常用的Y5V材质,在高温的时候容量大大下降,甚至可以减小到80%,滤波效果肯定大打折扣,电源系统恶化造成系统不稳定。再如晶体管,与温度有关的参数很多,我们熟知的直流放大倍会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发射结电压会随温度降低而升高,ICBO,ICEO随温度上升而增大。经常遇到的问题就是低温是由于放大倍数降低且BE结电压升高导致驱动电流不够,而在高温的时候ICBO,ICEO的增大导致静态工作点上移工作不稳定。系统不稳定。再如磁性材料的磁导率与温度的关系,温度变化引起电感值的变化,还有饱和电流下降,对电流来说是很致使的问题。如果不了解这些特性,在计算参数的时候没有考虑温度的变化,那高低温测试就出问题。
另外作为硬件工程师还必需有一手好的PCB layout能力,原理图到处都有,大家抄来抄去,同样一个图,不同的人lay出来的板性能完全不一样,同样的菜同样的配料,为什么不同的人炒出来的味道也不一样。做硬件久了最终体现能力差别的就是PCB layout的水平。
支持!学习了。
-
引用 3 楼 kyzf 的回复:
引用 2 楼 glgl2424 的回复:
我看过周立功的,也看过优龙的,只是我不想要别的太多的功能,这样的话,我批量生产的时候,成本就大了。只要带有以太网,其他功能越少越好,或者说越便宜越好,谢谢2楼的朋友
关键看成本,虽然一般ARM或者MCU如果带以太网,那么其他功能接口一般都会有的,因为对于ARM与MCU而言,FE接口几乎是最难的接口。
楼主要以太网,所以这些其他的功能接口一般很多。
另外还有一种方案,就是采用以太网芯片,另外一般简单的ARM或者MCU外展以太网,但这样软件实现的难度很大。
所以综合来说:硬件成本 与 软硬件实现的难度才是最主要的决定因素。
另外PIC有几款MCU都带FE接口,价格还算比较低,楼主可以去他们官网看下。
再就是ST。
非常感谢你的回答,受益匪浅啊,我去看看。就像你说的那样,我看到的带FE的,几乎都很多功能,哎。。。。
-
先把你板卡地址范围,寄存器编号及对应功能发上来吧
-
你的232a的输入输去选对了么?不用电阻,电容用普通104就可以了!
-
好多人都说用双缓冲~~~另外,禁用自动把背景刷成某种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