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点原子】手把手教你学CH32V307快速入门 DNV307专题教程
下载次数 0次 资源类型 教程及课件 上传时间 2025-01-31
手把手教你学I.MX93开发板之系统开发篇课程PPT
下载次数 0次 资源类型 教程及课件 上传时间 2025-01-31
汽车用温度传感器行业标准汽车用温度传感器行业标准汽车用温度传感器行业标准
下载次数 0次 资源类型 技术文档 上传时间 2025-01-19
汽车用压力传感器汽车用压力传感器汽车用压力传感器
下载次数 0次 资源类型 技术文档 上传时间 2025-01-19
《嵌入式视频应用系统设计与实现:基于TI DaVinci DM355处理器》,针对TI DaYinci(达芬奇)数字媒体处理器DM355和开放源码的Linux操作系统,讲述DaYinci数字媒体处理器DM355的体系结构、片上资源及接口技术、基于DM355的视频处理系统硬件设计、基于Linux的视频处理系统初始化过程、驱动程序和应用程序的设计过程。《嵌入式视频应用系统设计与实现:基于TI DaVinci DM355处理器》可作为高等院校嵌入式视频系统方向的本科及研究生教材;也可作为相关方向研发人员的参考书。 第1章 嵌入式系统设计基础 1.1 嵌入式系统概述 1.1.1 嵌入式系统概念 1.1.2 嵌入式系统组成 1.1.3 嵌人式处理器 1.1.4 嵌入式操作系统(OS) 1.2 嵌入式系统的数字视频发展趋势 1.3 嵌入式系统在数字视频系统中的应用 第2章 嵌入式ARM数字视频系统设计基础 2.1 达芬奇视频处理技术概述 2.1.1 达芬奇视频处理技术的优势 2.1.2 达芬奇视频处理技术 2.2 芬奇视频处理器概述 2.2.1 达芬奇视频处理器TMD320DM6446 2.2.2 达芬奇视频处理器TMDD320DM643x 2.2.3 达芬奇视频处理器TMD320DM355 2.2.4 达芬奇视频处理器选型指南 2.3 ARM数字视频嵌入式系统设计流程 第3章 达芬奇视频处理器DM355体系结构 3.1 简介 3.1.1 DM355概述 3.1.2 DM355原理框图 3.1.3 DM355的ARM核 3.2 ARM概述 3.2.1 ARM核作用 3.2.2 ARM系统资源 3.3 ARM核 3.3.1 简介 3.3.2 运行状态与模式 3.3.3 处理器状态寄存器(PSR) 3.3.4 异常与异常向量 3.3.5 16位/32位指令集BIS 3.3.6 协处理器15(CPl5) 3.3.7 紧耦合存储 3.3.8 嵌入式追踪支持 3.4 存储映射 3.4.1 存储映射 3.4.2 存储器接口概述 3.5 外设时钟 3.5.1 概况 3.5.2 片外时钟考虑 3.6 PLL控制器(PLLCs) 3.6.1 PLL锁相环控制器模块 3.6.2 PLLCl 3.6.3 PLLC2 3.6.4 PLLC功能描述 3.6.5 PLL控制器的初始化和配置 3.6.6 PLL控制寄存器映射 3.7 功耗管理控制器 3.7.1 简介 3.7.2 电源域和模块拓扑 3.7.3 电源域与模块状态定义 3.7.4 状态转换执行 3.7.5 PSC中IcePick仿真支持 3.7.6 PSC中断 3.7.7 PSC寄存器 3.8 中断控制器 3.8.1 简介 3.8.2 中断映射 3.8.3 INTC方法论(Methodology) 3.8.4 INTC寄存器 3.9 系统控制模块 3.9.1 系统控制模块概述 3.9.2 设备识别 3.9.3 设备配置 3.9.4 ARM中断与EDMA事件复用控制 3.9.5 特别外设状态与控制 3.9.6 时钟输出配置状态 3.9.7 GIO消抖控制 3.9.8 功耗管理 3.9.9 带宽管理 …… 第4章 达芬奇食品处理器DM355接口技术 第5章 基于DM355的嵌入式视频系统硬件设计 第6章 Linux操作系统基础 第7章 基于DM355的嵌入式Linux开发实践 第8章 基于嵌入式Linux的QT简介 参考文献
下载次数 0次 资源类型 技术文档 上传时间 2025-01-19
智能化驱动的汽车线控制动系统发展与EMB电子电气架构 PPT 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出品
下载次数 0次 资源类型 技术文档 上传时间 2025-01-19
《21世纪高等教育计算机规划教材:嵌入式系统技术与设计(第2版)》在全面介绍ARM处理器的体系结构、编程模型、指令系统和最新的RealView MDK开发环境的同时,以英蓓特公司的EduKit—Ⅲ实验教学系统为平台,以ARM9处理器S3C2410为核心,详细介绍了系统的设计及相关接口的操作,并提供了大量的实验例程。 第1章 嵌入式系统概述 1 1.1 嵌入式系统简介 1 1.2 嵌入式系统发展趋势 1 1.3 嵌入式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特征 2 1.4 ARM系列处理器简介 4 1.4.1 ARM7处理器系列 5 1.4.2 ARM9处理器系列 5 1.4.3 ARM9E处理器系列 6 1.4.4 ARM10处理器系列 6 1.4.5 ARM10E处理器系列 6 1.4.6 ARM11处理器系列 7 1.4.7 SecureCore处理器系列 7 1.4.8 StrongARM和Xscale处理器系列 7 1.4.9 Cortex和MPCore处理器系列 7 1.4.10 各种处理器系列之间的比较 7 本章小结 8 思考题 8 第2章 ARM体系结构与指令集 9 2.1 ARM体系结构的特点 9 2.2 ARM处理器工作模式 9 2.3 寄存器组织 10 2.3.1 通用寄存器 11 2.3.2 状态寄存器 12 2.3.3 程序计数器 14 2.4 流水线 15 2.4.1 流水线的概念与原理 15 2.4.2 流水线的分类 15 2.4.3 影响流水线性能的因素 16 2.5 ARM存储系统 17 2.5.1 协处理器 18 2.5.2 存储管理单元 18 2.5.3 高速缓冲存储器 19 2.6 异常 19 2.6.1 异常的种类 19 2.6.2 异常的优先级 20 2.6.3 构建异常向量表 20 2.6.4 异常响应流程 22 2.6.5 从异常处理程序中返回 23 2.7 ARM处理器的寻址方式 24 2.7.1 数据处理指令寻址方式 24 2.7.2 内存访问指令寻址方式 25 2.8 ARM处理器的指令集 28 2.8.1 数据操作指令 28 2.8.2 乘法指令 33 2.8.3 Load/Store指令 35 2.8.4 单数据交换指令 40 2.8.5 跳转指令 41 2.8.6 状态操作指令 43 2.8.7 协处理器指令 45 2.8.8 异常产生指令 46 本章小结 48 思考题 48 第3章 ARM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49 3.1 ARM/Thumb混合编程 49 3.1.1 Thumb指令的特点及实现 49 3.1.2 ARM/Thumb交互工作基础 50 3.1.3 ARM/Thumb交互子程序 52 3.2 ARM汇编器支持的伪操作 57 3.2.1 伪操作概述 57 3.2.2 符号定义伪操作 57 3.2.3 数据定义伪操作 60 3.2.4 汇编控制伪操作 64 3.2.5 杂项伪操作 68 3.3 ARM汇编器支持的伪指令 75 3.3.1 ADR伪指令 75 3.3.2 ADRL伪指令 75 3.3.3 LDR伪指令 76 3.4 汇编语言与C/C++的混合编程 77 3.4.1 内联汇编 77 3.4.2 嵌入型汇编 79 3.4.3 汇编代码访问C全局变量 82 3.4.4 C++中使用C头文件 82 3.4.5 混合编程调用举例 83 本章小结 87 思考题 87 第4章 嵌入式软件基础实验 88 4.1 Realview MDK简介 88 4.2 ULINK2仿真器简介 89 4.3 使用Realview MDK创建一个工程 89 4.3.1 选择工具集 89 4.3.2 创建工程并选择处理器 90 4.3.3 建立一个新的源文件 91 4.3.4 工程中文件的加入 91 4.3.5 工程基本配置 91 4.3.6 工程的编译链接 96 4.4 嵌入式软件开发基础实验 96 4.4.1 ARM汇编指令实验一 96 4.4.2 ARM汇编指令实验二 101 4.4.3 Thumb汇编指令实验 102 4.4.4 ARM处理器工作模式实验 103 4.4.5 C语言实验程序一 106 4.4.6 C语言实验程序二 108 4.4.7 汇编语言与C语言相互调用 实例 111 本章小结 113 第5章 ARM应用系统设计 114 5.1 SoC系统概述 114 5.2 S3C2410概述 114 5.3 S3C2410系统功能电路设计 115 5.3.1 概述 115 5.3.2 电源电路 117 5.3.3 时钟电路 117 5.3.4 复位电路 118 5.3.5 JTAG接口电路 118 5.3.6 Nor Flash电路 119 5.3.7 Nand Flash电路 121 5.3.8 SDRAM电路 123 5.3.9 串行接口电路 125 5.3.10 以太网接口电路 126 5.3.11 蜂鸣器电路及其PWM电路 126 5.3.12 按键电路 126 5.3.13 实时时钟 126 5.3.14 A/D转换器电路 128 5.3.15 IIS音频接口电路 128 5.3.16 SD卡接口电路 129 5.3.17 LCD电路 129 5.3.18 USB接口电路 130 5.3.19 印制电路板设计的注意事项 130 本章小结 131 思考题 131 第6章 S3C2410系统接口操作原理及实验 132 6.1 I/O接口实验 132 6.1.1 实验目的 132 6.1.2 实验设备 132 6.1.3 实验内容 132 6.1.4 实验原理 133 6.1.5 实验操作步骤 134 6.1.6 实验参考程序 135 6.2 串口通信实验 136 6.2.1 实验目的 136 6.2.2 实验设备 136 6.2.3 实验内容 136 6.2.4 实验原理 136 6.2.5 实验操作步骤 141 6.2.6 实验参考程序 142 6.3 中断实验 142 6.3.1 实验目的 142 6.3.2 实验设备 143 6.3.3 实验内容 143 6.3.4 实验原理 143 6.3.5 实验操作步骤 147 6.3.6 实验参考程序 149 6.4 键盘控制实验 151 6.4.1 实验目的 151 6.4.2 实验设备 151 6.4.3 实验内容 151 6.4.4 实验原理 151 6.4.5 实验设计 153 6.4.6 实验操作步骤 154 6.4.7 实验参考程序 154 6.5 实时时钟实验 155 6.5.1 实验目的 155 6.5.2 实验设备 155 6.5.3 实验内容 156 6.5.4 实验原理 156 6.5.5 实验设计 157 6.5.6 实验操作步骤 158 6.5.7 实验参考程序 159 6.6 看门狗实验 160 6.6.1 实验目的 160 6.6.2 实验设备 160 6.6.3 实验内容 160 6.6.4 实验原理 161 6.6.5 实验设计 162 6.6.6 实验操作步骤 163 6.6.7 实验参考程序 164 6.7 IIC串行通信实验 165 6.7.1 实验目的 165 6.7.2 实验设备 165 6.7.3 实验内容 165 6.7.4 实验原理 165 6.7.5 实验设计 170 6.7.6 实验操作步骤 171 6.7.7 实验参考程序 171 6.8 A/D转换实验 173 6.8.1 实验目的 173 6.8.2 实验设备 173 6.8.3 实验内容 173 6.8.4 实验原理 174 6.8.5 实验设计 176 6.8.6 实验操作步骤 176 6.8.7 实验参考程序 177 6.9 Nand Flash读写实验 178 6.9.1 实验目的 178 6.9.2 实验设备 178 6.9.3 实验内容 178 6.9.4 实验原理 178 6.9.5 实验设计 182 6.9.6 实验操作步骤 182 6.9.7 实验参考程序 182 本章小结 184 第7章 嵌入式操作系统及开发简述 185 7.1 嵌入式Linux简介 185 7.2 构建嵌入式Linux开发环境 185 7.2.1 交叉开发环境介绍 186 7.2.2 安装交叉开发工具 186 7.2.3 主机交叉开发环境配置 188 7.3 Bootloader 190 7.3.1 Bootloader的种类 191 7.3.2 U-Boot工程简介 192 7.3.3 U-Boot编译 192 7.3.4 U-Boot的移植思路 195 7.3.5 U-Boot的烧写 196 7.3.6 U-Boot的常用命令 197 7.4 Linux内核与移植 202 7.4.1 Linux内核结构 203 7.4.2 Linux内核配置系统 204 7.4.3 Linux内核编译选项 209 7.5 移植Linux 2.6内核到S3C2410平台简述 213 7.5.1 移植的概念 213 7.5.2 设备驱动移植 217 7.5.3 Nand Flash移植 218 7.6 嵌入式文件系统构建 220 7.6.1 文件系统简介 220 7.6.2 嵌入式文件系统的特点和种类 220 7.6.3 文件系统的组成 226 7.6.4 利用BusyBox构建文件系统 229 7.6.5 利用NFS调试新建的文件系统 232 本章小结 234 思考题 234 第8章 嵌入式Linux实验 235 8.1 搭建嵌入式Linux开发环境 235 8.1.1 实验目的 235 8.1.2 实验环境 235 8.1.3 实验步骤 236 8.2 移植U-Boot实验 238 8.2.1 实验目的 238 8.2.2 实验环境 238 8.2.3 实验步骤 238 8.3 烧写U-Boot实验 247 8.3.1 实验目的 247 8.3.2 实验环境 248 8.3.3 实验步骤 248 8.4 添加U-Boot命令实验 250 8.4.1 实验目的 250 8.4.2 实验环境 250 8.4.3 实验步骤 250 8.5 Linux内核编译与下载实验 250 8.5.1 实验目的 250 8.5.2 实验环境 250 8.5.3 实验步骤 251 8.6 Linux内核移植实验 252 8.6.1 CS8900A网卡驱动移植 252 8.6.2 Nand Flash驱动移植 254 8.6.3 Yaffs2文件系统移植 256 8.6.4 LCD驱动移植 257 8.6.5 USB驱动移植 258 8.7 文件系统制作实验 259 8.7.1 实验目的 259 8.7.2 实验环境 259 8.7.3 实验步骤 259 8.8 编写Linux内核模块实验 264 8.8.1 实验目的 264 8.8.2 实验环境 264 8.8.3 实验步骤 264 8.9 编写带参数的Linux内核模块实验 265 8.9.1 实验目的 265 8.9.2 实验环境 265 8.9.3 实验步骤 265 8.10 编写Linux字符驱动程序之LED实验 265 8.10.1 实验目的 265 8.10.2 实验环境 266 8.10.3 实验步骤 266 8.11 编写Linux字符驱动程序之PWM实验 269 8.11.1 实验目的 269 8.11.2 实验环境 269 8.11.3 实验步骤 270 8.12 编写Linux字符驱动程序之键盘扫描实验 272 8.12.1 实验目的 272 8.12.2 实验环境 273 8.12.3 实验步骤 273 本章小结 281 参考文献 282
下载次数 0次 资源类型 技术文档 上传时间 2025-01-16
《嵌入式系统设计的艺术(英文版·第2版)》是嵌入式系统权威、Jack Ganssle多年实践经验的结晶。1999年《嵌入式系统设计的艺术(英文版.第2版)》上一版出版后,很快成为本领域的经典著作,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新版针对嵌入式系统开发中一些本质性和新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大量深刻见解,内容涵盖编程、软硬件设计、调试、质量、管理等嵌入式系统项目开发的方方面面。 与一般同类图书不同的是,《嵌入式系统设计的艺术(英文版·第2版)》不讲枯燥的大道理,而是强调开发和管理思想。善于运用故事,结合作者自己的许多心得和领悟,使读者有亲身受教之感,是嵌入式系统工程技术与管理人员的必读之作,也是高等学校相关专业师生的优秀参考书。 Chapter 1: Introduction Chapter 2: The Project 2.1 Partitioning 2.2 Scheduling Chapter 3: The Code 3.1 Firmware Standards 3.2 Code Inspections 3.3 Design by Contract 3.4 Other Ways to Insure Quality Code 3.5 Encapsulation Chapter 4: Real Time 4.1 Real Time Means Right Now 4.2 Reentrancy 4.3 eXtreme Instrumenting 4.4 Floating Point Approximations Chapter 5: The Real Worm 5.1 Electromagnetics for Firmware People 5.2 Debouncing Chapter 6: Disciplined Development 6.1 Disciplined Development 6.2 The Seven Step Plan 6.3 The Postmortem Appendix A: A Firmware Standard A.1 Scope A.2 Projects A.3 Modules A.4 Variables A.5 Functions A.6 Interrupt Service Routines A.7 Comments A.8 Coding Conventions Appendix B: A Simple Drawing System B.1 Scope B.2 Drawings and Drawing Storage B.3 Master Drawing Book B.4 Configuration Drawings B.5 Bills of Materials B.6 ROMs and PALs B.7 ROM and PAL File Names B.8 Engineering Change Orders B.9 Responsibilities Appendix C: A Boss\'s Guide to Process Improvement C.1 Version Control C.2 Firmware Standards C.3 Code Inspections C.4 Chuck Bad Code C.5 Tools C.6 Peopleware C.7 Other Tidbits Index
下载次数 0次 资源类型 技术文档 上传时间 2025-01-16
根据“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基于智能网络化电工电子实验平台的基础上,编写非电类各专业的实验教学用书,能满足普通工科院校非电类专业对“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实验的要求。 本书的实验数据和实验波形全部通过数字式仪器仪表进行采集,保证学生实验数据的真实性,实验报告全部在网上提供,实验教材主要内容包括:直流电路实验、日光灯线路安装及测试、三相交流电路、三相异步电动机、单管电压放大器、运算放大器的线性应用、直流稳压电源、门电路和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计数器的应用、555时基电路应用等共20个实验。根据要求又将验证性实验进行了一些改革,更新成部分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4个。附录主要介绍实验装置和部分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 本实验教材可作为高等院校非电类专业电工学、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的配套实验指导书,也可供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下载次数 2次 资源类型 技术文档 上传时间 2024-12-21
电机学 (胡敏强,黄学良,黄允凯,徐志科 著)
下载次数 29次 资源类型 技术文档 上传时间 2024-12-21
isscc2023V34_CryoCMOS_for_Quantum_Computing
下载次数 0次 资源类型 技术文档 上传时间 2024-12-21
isscc2023V33_NonVolatile_Memory_and_ComputeInMemory
下载次数 0次 资源类型 技术文档 上传时间 2024-12-21
本书是由陈希孺院士创作的统计学入门科普读物。书中通过讨论“偶然性”“机遇”等生活中常见的现象,通俗地介绍了概率和统计的基础知识,讲解了收集和分析数据的基本思路。此外,作者详细阐述了数理统计分析的思维与方法,并结合实例讲解了“抽样调查”“试验设计”的原理与统计方法选择的技巧,以帮助读者加深对统计学的理解,提高统计分析的思维能力。
下载次数 13次 资源类型 技术文档 上传时间 2024-12-16
机器人驱动装置是驱使执行机构运动的机构,按照控制系统发出的指令信号,借助于动力元件使机器人进行动作。本书结合大量工程应用实例,系统介绍基于步进电动机、直流伺服电动机、交流伺服电动机、液压、气压等装置的驱动与控制技术及其最新应用成果。本书取材新颖,涉及机器人广泛的应用领域、多种机器人类型和多方面的专业技术。叙述上以应用实例为主讲解,条理分明,深入浅出,通俗易读。
下载次数 23次 资源类型 技术文档 上传时间 2024-12-16
本书从机械本体、电路系统和控制系统三方面介绍如何设计与制作机器人。 第一篇是为机器人筑起钢铁之躯。介绍了三维软件UG的基本使用方法。详细解说了如何设计机器人的机械本体,如何绘制出机器人的各个“骨骼”---零部件,最后利用软件将它们进行整体装配。 第二篇是为机器人设计大脑,并注入血液和灵魂。讲述电路板的绘制和软件编程。通过对编程的学习,我们可以进行机器人的步态调节,可以让它完成类似人类的前进、后退、拐弯、甚至翻跟头的动作。 第三篇缔造你的战斗英雄。是将前面绘制的各种图在加工成零部件后进行实体组装,使之能达到行走和翻滚动作的动力学要求,并进行基本的步态调试。最后还介绍了机器人的比赛规则,可以去和别人的机器人一决高低了。 本书内容贴合实际,简单易懂,适合对机器人感兴趣的硬件DIY爱好者、电子爱好者阅读,也非常适合大中学生进行机器人设计、电子制作的实验教学使用。
下载次数 2次 资源类型 技术文档 上传时间 2024-12-16
《机器人学基础/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是一部比较系统和全面的机器人方向基础知识的教学用书,借鉴了国内外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以及国家的项目研究经历对教材结构进行了合理规划,并基于理论与实践深度耦合教学体系对教材具体内容进行了规划。全书共12章,分为基础篇和提高篇两部分,主要内容包括机器人发展趋势及组成分类,机器人数学基础,正逆运动学求解,速度与雅可比矩阵计算,轨迹规划,机器人关节伺服运动控制,机器人动力学,机器人的柔顺控制,机器人运动学参数辨识,机器人视觉识别与定位以及基于DAMS/MATLAB的机器人动力学联合仿真等内容。《机器人学基础/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可作为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等高年级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及博士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同时,也可为从事机器人和自动化装备等应用研发工作的技术人员提供详细参考。
下载次数 3次 资源类型 技术文档 上传时间 2024-12-16
《机器视觉技术在安全辅助驾驶中的应用》系统介绍了机器视觉技术在安全辅助驾驶领域内的相关应用研究,是作者多年来从事安全辅助驾驶教学与科研工作的成果总结,同时融入了国内外同行近年采所取得的一些最新成果。全书共分5章,包括安全辅助驾驶技术发展现状、驾驶员安全状态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基于机器视觉的驾驶员面部定位算法、基于机器视觉的驾驶员眼睛定位算法、基于机器视觉的驾驶员疲劳状态分析算法、基于神经网络方法的疲劳状态分析算法、基于特征提取方法的疲劳状态分析算法、驾驶员面部朝向计算方法,最后为全书的总结与展望。 郭克友 ,博士后,北京工商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图像处理,深度学习,嵌入式系统。
下载次数 1次 资源类型 技术文档 上传时间 2024-12-16
机器学习 贝叶斯和优化方法 英文版
下载次数 4次 资源类型 技术文档 上传时间 2024-12-16
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机器学习植根于数学理论,落地于代码实现。这就意味着,掌握公式推导和代码编写,方能更加深入地理解机器学习算法的内在逻辑和运行机制。本书在对全部机器学习算法进行分类梳理的基础之上,分别对监督学习单模型、监督学习集成模型、无监督学习模型、概率模型四个大类共26个经典算法进行了细致的公式推导和代码实现,旨在帮助机器学习学习者和研究者完整地掌握算法细节、实现方法以及内在逻辑。 序 前言 第1章 机器学习预备知识 第2章 线性回归 第3章 逻辑回归 第4章 回归模型拓展 第5章 线性判别分析 第6章 k近邻算法 第7章 决策树 第8章 神经网络 第9章 支持向量机 第10章 AdaBoost 第11章 GBDT 第12章 XGBoost 第13章 LightGBM 第14章 CatBoost 第15章 随机森林 第16章 集成学习:对比与调参 第17章 聚类分析与k均值聚类算法 第18章 主成分分析 第19章 奇异值分解 第20章 最大信息熵模型 第21章 贝叶斯概率模型 第22章 EM算法 第23章 隐马尔可夫模型 第24章 条件随机场 第25章 马尔可夫链蒙特卡洛方法 第26章 机器学习模型总结 参考文献 305
下载次数 12次 资源类型 技术文档 上传时间 2024-12-16
基于AUTOSAR规范的车用电机控制器软件开发
下载次数 5次 资源类型 技术文档 上传时间 2024-12-16
已有46人来访过
现在还没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