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ttleshrimp 发表于 2017-12-12 15:31
个人觉得做模拟输入时不应该再使用GPIO功能
好吧,看来还是换片子靠谱了,谢啦。
-
要考虑MOS管的峰值电流的,而且你还得考虑这个MOS管在Idm电流下所能承受的时间,datasheet里有这个参数,你好好找找。
另外提醒一点,MOS管的在Idm,并不是一个可以安全稳定工作的状态。这个Idm的意义,是让你在设计过电流保护时的一个参考值。比如你选的这个MOS管,适合用在正常工作时最大电流102A,短路保护值可以设计在200A。这样这个管子能长期稳定运行。如果一直有300A的脉冲电流,这个管子极易损坏,管子的开通一瞬间的冲击电流肯定超过300A。
-
U1和C1之间连线没必要绕一下。
U1和C10、C8之间连线太长了,将C10靠近8脚。
C11与15脚的连接也是一样,那个过孔没必要。
C13和C14也一样,靠近6脚。这样J4与U1之间的连线也不需要走底层。
C15转个方向走线更顺。
U2和C17走线有锐角。
C4过孔距离那根垂直走线太近了。
R5-R9与J3走线靠的太近了。
电源布局和布线时都有点问题,一定要考虑电流流向,原则上要先经过电容再到IC的电源引脚。+15V走线最好和-15V类似,电源线从电容脚上引出。还有图中的C17、C7、C12布局不合适,虽然这块板上距离很短前面还有磁珠电容,原则上还是应该放到U2之前。U2与U3走线中间那个C18必须转个方向。
底层走线,不要靠太近,U1的2、3、4引脚出线是两种不同信号,2、3脚靠近一点还好理解,4脚的走线应该离远一点。而且适当分开后,底层铺铜不会被大面积的隔断,铺铜效果会比较好。
版本号是一个编号,后面再设计时方便区分,如果没有具体要求,你可以打上一个日期的丝印。
-
这不合理的地方太多了,直角走线、回形走线、不必要的绕线、不必要的过孔,布局时,有些器件没考虑电路原理上的连接关系,不必要的拉长了走线。该对其的器件没对齐,该对齐的丝印也没对齐,最好加上版本号。
-
不错,一点补充:如果真要想画好板子,绝对不要用自动布局和自动布线。
-
我看了你的照片,感觉是两部分电路:
一部分是光耦+继电器:那个四个引脚的光耦和一个普通继电器,你说的固态继电器是指那个大的黑色的么?那应该是个普通继电器。这部分就是控制继电器通断的。
另一部分是驱动+MOS管/IGBT:那个6引脚的IC应该是后面MOS管/IGBT的驱动,前面那个三极管应该是提高关断速度的。按这个电路,电流控制应该是通过驱动前端PWM控制信号的占空比来实现的。
-
shaorc 发表于 2017-8-3 12:40
现在的电路已经定下来了,这几天研究发现要改变限流阈值,要通过修改CPLD程序来实现,我的全桥输出电流是 ...
哦,定下来就好,注意选温度系数低的采样电阻,PCB走线也尽量粗短点。
-
用0.001欧姆5瓦特的电阻来采样,你的电流有多大啊,0.001欧来采样误差会很大啊。如果你的电流很大的话,为什么不直接用电流传感器啊。你具体的电流是多大,希望保护的限值是多少?
-
类似电路我用过,我建议你不要完全靠Rg来调增益。用到这个电路的电流采集都是很小电流,直接用Rg来调不一定能调到你希望的增益,建议你后面加一级运放,做放大。然后固定好Rg,调后级放大电路参数,会方便很多。
-
fluke好像有类似的电流钳
-
1、地的分割是不会影响信号回流的,模拟信号走模拟地,数字信号走数字地。做地的分割时分清楚,不要数字电路走到模拟地上就行。
2、关于数字地与模拟地的压差问题,如果不进行单点接地是会存在的,所以一般情况,都会对数字地和模拟地进行单点接地。
3、单点接地的位置,这个貌似没有什么定论。以我的经验,我是按电源情况来分的,如果你的模拟电源是从数字电源上转出来的,那这个单点接地的连接点上是会有电流的,那这个单点接地的点,选择在电源附近,用大封装的0欧电阻或磁珠;如果你的模拟电源和数字电源都是由总电源那边分出来的,那这个单点接地上是不会有电流的,可以选择在信号终点附近用小封装的0欧电阻连接。
-
本帖最后由 一念了了 于 2017-7-28 13:39 编辑
正常情况,应该是可以串联使用的。不要超过两个电源中小的那个电流限流值。如果你不放心,你可以在串联的时候,在A电源正接B电源负时中间串一个电阻,串好后,上电,然后测量此电阻上是否有电压,就能看出是否有问题了。
-
一念了了 发表于 2017-7-27 15:02
PCB画板好看不好看,其实不需要刻意追求,当你把所有设计规则都做到位了,画熟练了,自然就好看。拿你前面 ...
Protel里面貌似没有直接去除断头铜皮的设置,只能在产生断头铜皮的地方画一段keepout,铺完铜再删掉。
-
PCB画板好看不好看,其实不需要刻意追求,当你把所有设计规则都做到位了,画熟练了,自然就好看。拿你前面贴出来的那块板来讲:板子的机械尺寸和定位孔、定位器件限制的你的布局,所以想要多漂亮那也是不太现实的,但是也不是没有优化的地方。R5那边的走线,出现了一个锐角;铺铜看着好像没有修过,很多断头铜皮已经被避让的很细,留着没好处。类似的地方修好了板子会看着顺眼很多。
-
UK值是通过PID算法计算出来的控制量。
-
程序会不会 发表于 2017-7-25 22:48
嗯!确实是这样的!可是我将r13和r16去掉!将1脚直接连到7脚输出!这样1脚也没输出了!另外我上面说的6脚 ...
1脚也没输出,我觉得是因为你虽然将r13和r16去掉,但是U2B还是处于工作状态,相当于是个比较器,可能此时7脚本身的输出就是0,你将1脚与7脚连接后,1脚的波形被拉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