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共一块儿?求潜规则!!!
-
本帖最后由 paulhyde 于 2014-9-15 03:28 编辑 提供个想法:笔产生高频信号,然后四个角收集,然后算时差。
这样要求五根线一样长。
具体出来效果怎么样,还需要自己测定。
因为要求中心部分是高精度区,外面是低精度区,明显是为了拖延传输时间。
-
坑爹!!!才590!!!
-
我有多少啊》》》?
-
原帖由 游蜂 于 2009-9-7 16:47 发表 [url=https://bbs.eeworld.com.cn/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244902&ptid=84895][/url]
有没有B题做成功的,分享一下啊
我的观点,组委会估计原则上是不让用超声波的.这个题的难度就在声频处理上,原因是其他技术在学校竞赛准备都很充分,也没有难度.所以用音频处理.主要涉及到如何抗干扰的问题.
要是出来得奖的都是超声做的,估计会很多人傻眼。。呵呵
-
原帖由 hua0119 于 2009-9-5 23:25 发表 [url=https://bbs.eeworld.com.cn/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244343&ptid=84895][/url]
这东西没有试过就不能确定,说起来原理简单,但做起来就不是这么回事啊,光电笔用传感器首先得考虑转换速度,再就是抗干扰能力,楼主说拖拽容易那是肯定没有试验过,此时要考虑显示效果和扫描,当亮的点多的时候跟 ...
我毕业设计做的是LED显示,按照难度应该不大,当时焊板子+调程序,一个晚上搞定的。硬件做好后,就是算法了,我觉得c语言足够强的话,拖动什么的真的不是什么难点。
不过说来说去,确实没验证,所以事前声明了一下,只是斗胆分析,不好意思。
-
我的毕业设计论文代码电路图演示文档等等打包放到5楼了,H题的可以参考一下。
-
原帖由 小瑜 于 2009-9-3 11:12 发表 [url=https://bbs.eeworld.com.cn/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241885&ptid=85071][/url]
AD603产生的自激现象严重,当用两级放大时候,第二级放大严重失真,这个是什么原因啊?我们现在在AD603前面加了OPA658做前级跟随器,希望可以减小自激
AD603以前我们也调过。。能把200mv的信号放大到2v左右,按照它datasheet上的典型电路,基本上就没多大问题,注意数模共地的问题。
-
原帖由 61单片机 于 2009-9-3 15:20 发表 [url=https://bbs.eeworld.com.cn/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242117&ptid=84895][/url]
hhhhhhhhhhhhhh
怎么编程设计 烦请楼主讲一下大概的流程...谢谢.....
分析了一下,放5楼了。。你看看有没有帮助。
[ 本帖最后由 小人物 于 2009-9-4 10:55 编辑 ]
-
原帖由 RF研究 于 2009-9-3 09:25 发表 [url=https://bbs.eeworld.com.cn/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241737&ptid=84895][/url]
声音引导系统实际就是3点定位系统,利用声音进行测量移动物体到3个接收控制点的精确距离,然后判别生源的位置。这东西可以用在小车自动驾驶领域。
声音测距原理:是用单片机产生7KHz到10KHz的声音脉冲,一路通过 ...
如果运动速度高,还应该加入线路预判断,以及防丢失时候的预测(因为只有3个,丢一个,基本上就定位不了啦)。要做的好,还是很有难度的。
-
另,根据物理学的解释:
听得见与听不见的声音
正常人能够听见20Hz到20000Hz的声音,而老年人的高频声音减少到10000Hz左右。人们把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称为超声波,低于20Hz的称为次声波。人的声音频率在100Hz(男低音)到10000Hz(女高音)范围内。
蝙蝠就能够听见频率高达120000赫的超声波,它发出的声波频率也可达到120000赫。蝙蝠发出的声音,频率通常在45000赫到90000赫范围内。狗能够听见高达50000赫的超声波,猫能够听见高达60000赫以上的超声波,但是狗和猫发出的声音,都在几十到几千赫的范围内。
摘自百度百科。
-
原帖由 hrj寒江蓑笠 于 2009-9-3 08:08 发表 [url=https://bbs.eeworld.com.cn/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241613&ptid=84895][/url]
B题用超声波肯定不行了,声音引导小车,何为声音?
既然底下扩展那里有调整方向可调整声源方向,这种说法,说明声源是可以带方向性的,不就是在说超声波吗?
声音的概念,就看你怎么理解了,如果是可听见的声音,它会说明20Hz-20KHz的。。
-
原帖由 yutao198987 于 2009-9-2 18:23 发表 [url=https://bbs.eeworld.com.cn/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241044&ptid=84895][/url]
那个 H题 32*32LED点阵 要焊在板上要花多少时间啊 有没有简单的方法啊
32*32的点阵可以直接买8*8的点阵16块。每块儿是8*2个脚。可以用74LS595直接驱动。
-
占位
-
本帖最后由 paulhyde 于 2014-9-15 03:14 编辑 H题,是我非常非常感兴趣的一道题,因为我毕业设计做的就是LED屏。可惜我的毕业论文早不知道扔到哪里去了。。不然可以给大家省点时间。。
基础构建大家应该做的差不多了。这里我就多说点算法方面的。
大概流程是这样 ...->显示正常信号->显示定位检测信号->定位反馈修改显存数据->显示正常信号->显示定位检测信号->...
正常信号占的时隙肯定要很大,并且要大于人眼视觉暂留时间。个人经验用频率用12M的MCU基本能刷到40-50屏。
定位检测信号,也就是定位扫描,需要占时隙小,人眼无察觉。
1、定位。笔用红外接收管为例。
最常想到的方法是,逐个点亮LED,笔接收到信号,中断,根据计数值来判断位置。
这样的话,逐个扫描需要 32*32次,这样下来,时间其实很长。
改良的方法是:按行、列来扫描,第一次记下行位置,第二次记下列位置。这样只需要32*2次。
时间节省不少。
这里要注意红外接收
头周围最好套上个橡皮套,防止旁边的余光影响精确度。笔触及LED要尽量近。
2、翻转等效果
如果笔上面没有开关,需要笔进行判断,比如,定位点的数据翻转成功后,0.3-0.5秒内的定位信号过来,都不再执行翻转动作,以便给出笔挪离开的时间。
其他效果都很简单了。根据前一位置和后一位置来进行相应动作。
3、拖动。
拖动看似复杂,其实也很简单,前一位置和后一位置的差,移动字模数据即可。
我论文里面有移动的。。我去找找,说不定代码都可以找到。。。
-
本帖最后由 paulhyde 于 2014-9-15 03:14 编辑 C题:宽带直流放大器
不是我熟的领域,直接放弃 =。=!!!
D题:无线环境监测模拟装置
这道题主要的部分是协议。基本可以这么定义结构体:开始标志|节点编号|节点温度|节点亮度|结束标志
对于节点自己的数据,小于5s发一次数据,广播方式,不管谁接。
对于转发;可以开辟出来存储空间,以编号为索引。 如果接收到编号为自己的数据,放弃;如果接收到编号为其他节点的数据,并且与本地存储里面的数据对比有变化,转发这个数据。广播方式,不管谁接。
对于终端:开辟出存储空间,以编号为索引。显示时候轮显,也可输入编号显示。接收到数据,如果更新,更新存储空间;无变化,放弃。
显示主控和数据接收要么分开(也就是双MCU共用存储) 如果是一个,那么要有防冲突机制。
无线部分网上搜索。
[ 本帖最后由 小人物 于 2009-9-2 22:04 编辑 ]
-
本帖最后由 paulhyde 于 2014-9-15 03:14 编辑 B题:声音导引系统
这一题是我比较感兴趣的一题。
分析一下任务和要求,就可以发现实际上是以前小车题目的变种,就是把车载探测给分离出来,变成周围探测并无线反馈。
要求使用声音,并且不限制频率,那么我们就想到1、用一个喇叭,放三个麦克风;2、或者用三个超声波的接收头,加上车载三个(为了保证每个方向都有声波,至少三个,多了更好)发射头,来实现这个声音系统。
为了精度和速度,所以,我比较倾向选择超声波。还有一个原因是有成熟的超声波模块,喇嘛麦克风容易受外界影响。
无线反馈可以用很简单的无线编码芯片,比如遥控车上拆下来的。或者自己实现一个简单的发射接收模块。
分析一下过程,是:当接收器接收到声音,立即反馈回去一个无线信号。然后车上的控制系统来处理运算三个反馈信号的时间差,得出位置结论;给出电机控制信号;
然后就是实现系统要求的不能过线等的逻辑功能。
这道题就分析到这里,具体可以再回帖讨论。
[ 本帖最后由 小人物 于 2009-9-2 21:28 编辑 ]
-
本帖最后由 paulhyde 于 2014-9-15 03:14 编辑 不好意思各位,白天上班忽然有事情忙。
现在开始详细分析各题:
A题 光伏并网发电模拟装置
这道题是实际应用中的光伏并网逆变器的模拟。要求用比较常用的MPPT方法(另一种是CVT)。
在光伏并网中,逆变器是核心部分,其主要作用是把太阳能电池板产生的直流电,变成稳定的单相交流电,并入电网中。
完成这道题当然是先分析一下过程:
第一步:构建系统。
主要5部分:直流电源+电阻组成的模拟光伏系统;控制部分;DC-AC部分;T工频隔离变压器;简单的负载;
第一部分就很简单用实验室的仪器;
第二部分,控制部分的选择可以是MCU,如果要完成扩展部分就需要高速MCU或者DSP,加上比较优化的算法;
第三部分是主要部分,在整个设计中起到关键作用;具体设计方法可根据参数去网上搜索。
第四部分线圈数都给出了,前期器件列表里面也给的有;没什么好说的;
第五部分就是个可变电阻模拟交流负载;
第二步:确定算法,实现逆变控制。
MPPT是当前较广泛采用的光伏阵列功率点控制策略。它通过实时改变系统的工作状态,跟踪光伏阵列的最大工作点,从而实现系统的最大功率输出。是一种自主寻优方式,动态性能较好, 但稳定性不如CVT。其常用方法有"上山"法、干扰观察法、电导增量法等,具体实现请去万方或者互联网上搜索相关文献。
光伏并网逆变器是基于PWM逆变实现的,所以其控制属于逆变器PWM电流控制方式。较早出现的PWM非线性控制方法有瞬时比较方式和三角波比较方式,目前更好的闭环电流控制方法是基于载波周期的控制方法,例如无差拍PWM技术。它是将目标误差在下一个控制周期内消除,实现稳态无静差效果。此方法计算量较大,但其开关频率固定、动态响应快,适宜于光伏并网的数字控制实现。
第三步:孤岛效应
发挥部分第4小点的要求,故障恢复,实际上是实现逆变器对于孤岛效应的检测及控制。
所谓孤岛效应就是当电力公司的供电系统,因故障事故或停电维修等原因而停止工作时,安装在各个用户端的光伏并网发电系统未能即时检测出停电状态而迅速将自身切离市电网络,因而形成了一个由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向周围负载供电的一个电力公司无法掌握的自给供电孤岛现象。
孤岛效应的检测一般分成被动式与主动式。被动式检测是利用电网监测状态(如电压、频率、相位等) 作为判断电网是否故障的依据。如果电网中负载正好与逆变器输出匹配,被动法将无法检测到孤岛的发生。主动检测法则是通过电力逆变器定时产生干扰信号,以观察电网是否受到影响作为判断依据,如脉冲电流注入法 、输出功率变化检测法、主动频率偏移法和滑模频率偏移法等。
下面给出一个别人实现的小功率光伏并网的论文:
https://bbs.eeworld.com.cn/thread-85034-1-1.html
好了,第一题的分析就到这里了。希望能给大家帮助。
[ 本帖最后由 小人物 于 2009-9-2 21:13 编辑 ]
-
哟西,不错,给我来一套。。。
-
通过I2C直接设置,设置完了会自动走时。
用时候读取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