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控制器(V-ECU)是指通过软件在模拟环境中运行,模仿实际硬件控制器功能的系统组件。它可用于开发、测试和验证嵌入式系统,而无需依赖实际的物理硬件。 当前汽车微控制器虚拟控制器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控制器主控芯片的二进制文件(如:HEX,S19),将其跑在芯片对应的PC仿真器上来模拟仿真其行为。还有一类是将ECU控制器中源码在源代码端就进行软硬件的解耦,再通过x86编译器(如:Mingw或 MSVC编译器)生成与X86 环境兼容的可执行文件(如FMU文件)运行在仿真环境上,从而进行仿真测试。 根据功能需求,虚拟控制器V-ECU一般分为以下几类: Type-0/Level-0 V-ECU:应用层功能模型 该类型主要
一. 理解库函数原理 外设寄存器的地址都是基于外设基地址的偏 移地址,都是在外设基地址上逐个连续递增的,每个寄存器占 32 个字节,这种方式跟结构 体里面的成员类似。所以我们可以定义一种外设结构体,结构体的地址等于外设的基地址, 结构体的成员等于寄存器,成员的排列顺序跟寄存器的顺序一样。这样我们操作寄存器的 时候就不用每次都找到绝对地址,只要知道外设的基地址就可以操作外设的全部寄存器, 即操作结构体的成员即可。 以GPIOB为例: 因为GPIO内存结构是这样的 (每个寄存器都是有规律的基地址偏移) 这样当我们想访问某个寄存器时就可以按照操作结构体的方式访问了 然后,我们写一些函数来封装操作和数据位移过程 这里用到
1月15日消息,美国今天正式宣布,以国家安全为由禁止进口某些涉及车联网的中国软件和硬件,这实际上禁止了中国进口乘用车,因为在他们看来这太危险了。 官方在新闻稿中表示:“如今的汽车不仅仅是车轮上的钢铁,更是一台计算机。它们配备了摄像头、麦克风、GPS跟踪器和其他与互联网相连的技术。通过这项规定,商务部正在采取必要措施,维护美国国家安全,并保护美国人的隐私,防止外国对手操纵这些技术获取敏感或个人信息。” 据悉,该禁令于2024年 9 月首次提出,针对的是车辆连接系统中的软件和硬件(通过蓝牙或互联网提供外部连接)以及自动驾驶系统内的软件。该规定也适用于俄罗斯车辆,将于3月中旬生效。 根据该规定,软件禁令将从2027年车型开始实施,而硬件
新能源汽车是一种永远不会改变的交通应用专用工具。随着技术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新性能、新优势、新产品被释放出来。汽车制造业早已成为热门制造业。 生活水平的提高 现在很多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虽然知道一点,但对汽车的生产材料和结构设计一无所知。比如,对新能源汽车上的汽车连接器了解多少?接下来,康瑞连接器厂家为大家详细的讲解下: 对于汽车而言,汽车连接器的功效越来越关键。在为高频车辆连接系统开发和设计软件时,考虑的挑战是其在极端自然环境中使用时的准确性、冲击韧性和整体多功能性设计问题。 这种全是高频率车的规范。对于汽车连接器来说,完成基于电缆和插座的高频电子信号的数据通信尤为重要。 1、高频车辆在同轴电缆轨道上的恒定特性阻
电动汽车驱动电机是指应用于电动汽车上,用于驱动车轮运动的电机。(区别于伺服电机)
数控加工工艺分析是数控加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涉及到对加工对象、加工设备、刀具、加工参数等多个方面的综合考虑,以确保加工过程的顺利进行和加工质量的满足。以下是对数控加工工艺分析的一般步骤与方法的详细阐述: 一、了解加工对象 确定加工对象的材质、形状、尺寸等基本特征。 分析加工对象的加工要求,如精度、表面粗糙度、热处理等。 考虑加工对象的加工难点,如薄壁、深孔、复杂曲面等。 二、选择加工设备 根据加工对象的特点和加工要求,选择合适的数控机床。 考虑机床的加工能力,如加工范围、精度、稳定性等。 考虑机床的自动化程度,如自动换刀、自动上下料等。 三、确定加工方案 根据加工对象的特点和加工要求,确定加工顺序和加工方法
在上一篇《s5pv210中MFC的帧内存格式》中我们知道了MFC编码所需要的格式,现在我们就来看看他的编码过程。首先说一下编码环境,我用的开发板是天嵌的TQ210,运行linux系统,其他开发板差别应该不会很大。 linear mode MFC可以接收两种帧内存格式:linear mode和tile mode,因为tile比较麻烦,我这里就用linear模式来编码。修改MFC_ENC_MAP_FO 在上一篇《s5pv210中MFC的帧内存格式》中我们知道了MFC编码所需要的格式,现在我们就来看看他的编码过程。首先说一下编码环境,我用的开发板是天嵌的TQ210,运行linux系统,其他开发板差别应该不会很大。 linear
在全球其他市场尚未把激光雷达作为智能驾驶标配之时,中国智能汽车市场就接近达成了“激光雷达=智能汽车安全气囊”的共识,导致越豪华的品牌,越需要激光雷达加持。 在智能驾驶的环境感知系统中,激光雷达能实现高精度测量距离,提供三维信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传感器。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此前发布的研究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底,在激光雷达搭载量方面,今年1-9月,前装标配上车达到99.42万台,同比增长202.10%;其中,9月单月搭载交付更是首次超过15万台,达到15.62万台;10月继续向上突破,达到16.04万台。 在售标配激光雷达车型数量达到76款,和上年同期相比大幅增长181.48%。 而在盖世汽车研究院的统计中,1
松下伺服电机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震动的问题。震动不仅会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还可能对设备造成损害。因此,对松下伺服电机的震动问题进行调整和优化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调整松下伺服电机的参数,以解决震动问题。 了解伺服电机的基本原理 在调整松下伺服电机参数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伺服电机的基本原理。伺服电机是一种高精度的电机,它可以根据输入的信号来控制电机的转速、位置和力矩。伺服电机主要由电机、驱动器和控制器三部分组成。电机负责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驱动器负责将输入信号转换为电机的控制信号,控制器则负责接收输入信号并生成控制信号。 分析震动的原因 在调整松下伺服电机参数之前,我们需要分析震动的原因。震动可能是由于多种因
在新能源技术推动下,电动化越野车型不断涌现,成为市场新宠。2024年11月28日,在第五届汽车电驱动及关键技术大会上,东风猛士汽车科技电驱动专家张蕾指出,电驱动控制系统作为新能源技术的核心,其可靠性和安全性是行业发展的关注焦点。因此,进行功能安全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张蕾详细阐述了电驱动控制系统功能安全开发的内容。她提到,功能安全开发包括相关项定义、危害分析、安全目标设定、功能安全要求、功能安全验证以及功能安全确认六个部分。张蕾还介绍了电驱动控制系统的主要功能,基于这些功能所制定出系统安全目标。她以扭矩控制失效为例,展示了技术安全要求分析的过程。 张蕾表示,功能安全的测试验证包括功能安全分析技术、用户场景转换技术、功能安全故
本文主要针对车身感知定位系统进行介绍,车身感知主要是感知车辆位置、行驶速度、姿态方位等信息,下文分别介绍了惯性导航、卫星导航系统和高精度地图三种主要的定位技术的发展情况,最后对多融合的车身感知定位系统及发展趋势进行介绍。 车身感知定位系统主要由惯性导航、卫星导航系统和高精度地图组成。主要是以高精地图为依托,通过惯性导航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GNSS 通过导航卫星可以提供全局的定位信息,惯导系统可以提供不依赖于环境的定位信息,高精地图为车辆环境感知提供辅助,提供超视距路况信息。三者取长补短、互相配合,共同构成自动驾驶定位导航系统。根据技术原理,自动驾
广州鹏辉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为进一步优化公司产能布局,增强公司业务的影响力和综合竞争力,公司拟在驻马店市正阳县新建小动力方形铝壳锂离子电池日产能3万支和电容式锂离子电池日产能50万支项目(以下简称“项目”),计划总投资10亿元。 投资项目情况 1、项目名称:小动力方形铝壳锂离子电池日产能3万支和电容式锂离子电池日产能50万支项目 2、项目选址:驻马店市正阳县 3、项目建设主体:公司将在驻马店市正阳县注册全资子公司或控股公司作为实施主体。 4、项目建设内容:项目将新建小动力方形铝壳锂离子电池日产能3万支和电容式锂离子电池日产能50万支。
2024年9月29日,全球智能汽车产业大会(GIV2024)在合肥召开。会上,Momenta发布了其量产智驾大模型,将感知与规划整合进一个大模型中,形成端到端、深度学习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 据介绍,Momenta智驾大模型可支持在各种复杂道路环境下,准确预判车辆或行人的通行意图,自动调整车速、灵活变道、避让障碍物,减轻驾驶员的负担。也能够应对复杂路口还是动态横穿场景,提升驾驶安全和通行效率。在夜间极窄车位,断头路车位等极限场景,也可实现精准泊车。 这一技术方案已在多个汽车品牌商实现量产交付,显示出其在市场上的应用潜力,同时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技术的成熟度,或将为公司带来了更多的商业机会。随着技术的不断迭代和完善,以及市场需求的
今年3月份AEC委员会发布了针对组件产品验证标准,该标准针对的正是汽车电子产品应用中最容易发生的焊点开裂失效。 本文系统梳理了焊点开裂典型失效模式、失效机理,并整理了AEC-Q007及业内日系、德系等主机厂对应检验标准。 常见焊点开裂异常分析 无铅焊料疲劳开裂 汽车电子产品在应用过程中,工作及环境温度反复变化,同时器件与板件膨胀系数的差异造成焊点间积累应力(即热疲劳导致的非弹性应变积累)。较软的焊料为了释放应力,晶格方向开始失调并错位(亚晶界形成),并随着疲劳应力的反复施加,晶界处开始出现微裂纹并逐渐裂解为小块,最终晶界裂纹相互贯通焊点开裂。 有铅焊料疲劳开裂 有铅焊料在应力(热及机械)积累作用下,物质偏向于稳定维持状态
一、移植环境 主 机:VMWare--Fedora 9 开发板:Mini2440--64MB Nand,Kernel:2.6.30.4 编译器:arm-linux-gcc-4.3.2.tgz u-boot:u-boot-2009.08.tar.bz2 二、移植步骤 本次移植的功能特点包括: 支持Nand Flash读写 支持从Nor/Nand Flash启动 支持CS8900或者DM9000网卡 支持Yaffs文件系统 支持USB下载(还未实现) 1. 了解u-boot主要的目录结构和启动流程,如下图。 u-boot的stage1代码通常放在cpu/xxxx/start.S文件中,他用汇编语言写成
上拉电阻: 就是将不确定的信号通过一个电阻拉到高电平,同时此电阻起到一个限流的作用。 下拉电阻,就是下拉到低电平。 1、 OC 门要输出高电平, 必须外部加上拉电阻才能正常使用, 其实 OC 门就相当于单片 机 IO 的开漏输出。 2、 加大普通 IO 口的驱动能力。 标准 51 单片机的内部 IO 口的上拉电阻, 一般都是在几 十 K 欧, 比如 STC89C52 内部是 20K 的上拉电阻, 所以最大输出电流是 250uA, 因此外部加 个上拉电阻, 可以形成和内部上拉电阻的并联结构, 增大高电平时电流的输出能力。 3、 在电平转换电路中, 比如我们前边讲的 5V 转 12V 的电路中, 上拉电阻其实起到的是 限流电阻的作用。
今天将以前在windows ADS上写好的一些裸机程序用linux + arm-linux tools 移植到 TQ2440上,刚弄第一个 LED,就卡住了, main.c 不加任何修改 #define rGPBCON (*(volatile unsigned *)0x56000010) //Port B control #define rGPBDAT (*(volatile unsigned *)0x56000014) //Port B data #define rGPBUP (*(volatile unsigned *)0x56000018) //Pull-up control B static void le
注意:不要使用自带或使用apt-get 安装的 QT,如有,则删除。开发板须能挂载NFS。本文采用了别人的教材,只是自己稍加上修改,因为刚开始找文件做的时候发现很多容易出错的,这里都加以说明了 所需原文件: a. arm-linux-gcc-3.4.1.tar.bz2 b. Qt-4.6.3-arm.tar.bz2 c. Qt-4.6.3-x86.tar.bz2 d. Qt-4.7.0.tar.bz2 e. Qt-sdk-linux-x86-opensource_2010.02.bin f. tslib-1.4.tar.gz 操作步骤: 1、检查电脑上有没有g++ : g++ --version
一、STM32CubeMX 简介 1、STM32CubeMX 是 ST 意法半导体近几年来大力推荐的STM32 芯片图形化配置工具,目的就是为了方便开发者, 允许用户使用图形化向导生成C 初始化代码,可以大大减轻开发工作,时间和费用,提高开发效率。STM32CubeMX几乎覆盖了STM32 全系列芯片。 在CubeMX上,通过傻瓜化的操作便能实现相关配置,最终能够生成C语言代码,支持多种工具链,比如MDK、IAR For ARM、TrueStudio等 省去了我们配置各种外设的时间,大大的节省了时间。 安装CubeMx一共需要三个 JRE(Java Runtime Environment) Java运行环境 运行JAVA程
已有--人来访过
现在还没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