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应主场作战,却在承受客场的冷遇,这就是中国本土IC设计企业的现状。正当我们有感于罗晋的“主客场之说”,策划一个中国本土IC设计企业的系列报导时,又传来了TD芯片企业凯明资金断链的恶讯。在中星微、矩力、展讯风光于纳斯达克之际,他们背后还有500多家中国的IC设计企业。
这些企业大多背景类似,由海归或技术人员创办,在某处科技园区扎堆,拿到足够或不足够的风险投资,没人知道他们能否成功。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注定要成为流星,也许连做一颗流星的机会都没有,就要在遭遇各种艰难后,怀着美好的理想死去。
邓中翰就好像是一个太过完美的模板——从小成绩优秀,在毕业于中国最顶尖的大学之后又去了美国最顶尖的大学,在全球最好的公司IBM里依然出类拔萃,然后在美国成功创业,最终背负着国家的期望在两弹元勋周光召的劝说下回国创业,在一块细分市场上战胜了世界巨头,成功在纳斯达克上市。
邓中翰当然是一个很值得尊敬和佩服的人,然而绝大多数人都只是自己,邓和他的中星微显然是难以复制的,天才终究是少数。但是中国IC设计企业的崛起还要依靠那500多家企业的共同成功,也就是一群普通人的努力。而这些企业的路更容易为同为普通人的大众所借鉴。
当50多岁依然精力充沛的罗晋像一个充满憧憬的小伙子那样讲述自己的梦想时,40岁的华视奇CEO Cary的冷静让你意识到“business is business”。Cary提醒了我们,如今的一切是历史的必然,无论是凯明的倒下,或是中星微目前的困惑,产业的发展必定要经历阵痛,在众多IC设计企业中有高回报产出的只能是少数。
未来虽然是不可预测的,就像凯明曾经那样被看好。但大势不可违,当所有的老外都认为中国将是IC设计和投资中国IP是未来的中心时,不知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怀疑这一点。
为此,电子工程世界将开始“中国本土IC设计企业的系列报导”,把镜头对准那些正为着理想奋斗的本土IC设计企业。我们试图体味他们的欢乐和痛苦,即使有朝一日他们倒在中国成为IC设计大国的路上,他们也会在中国IC业崛起的过程中刻下自己的名字。如果您身边恰好有这样的企业,这家企业又恰好希望和大家一起分享他们的成长,请发邮件至
tanghonglin@eeworld.com.cn ,电话:010-82350740-8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