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大家有无类似经历:一个问题出现时免不了要一起分析一下原因。有的人会运用深厚的理
论知识,分析每一点设计的不完美之处。一般人听起来一愣一愣的。觉得人家水平高深,自己
的设计到处是问题。且慢,就像你去铲平一个路面一样,拿着放大镜去看到处是坑坑洼洼。但
我们的目的让路面平到一定程度,能顺利走车即可。千万别让那些砖家给忽悠了。
举两个例子。有个小信号放大电路的产品,客户反映有几路噪声偏大。分析后发现可能是
sensor的走线太长所致。大家知道微弱信号的sensor走线要越短越好,一是避免线路的寄生参
数和损耗,二是防止大的回路和干扰。正确的做法是在布局时让sensor尽量靠近放大器。我们
这么改正了并且增加了信号完整性的改进。但对方请了一个砖家咨询提出的改进有一点是:在
sensor走线区域有连接地面的via。还有些via靠近机壳地。他的理论是这些via会产生辐射从而
影响信号!另外还有一堆杂七杂八建议。没一条是要害的。但没办法,客户是上帝,这时无关
技术了。
另一个例子。一个器件的损耗太大,反而用个零欧姆电阻短连效果更好。在升级改版时就把它
去掉了用条连线取代。结果QA的砖家质疑。后来请了个RF砖家,他从阻抗匹配分析到信号完整
性,建议还是的去EMI/EMC分析测试影响多大。争执不下,被邀请去参加会议研究。知道情况后
俺对他们说:拉到吧,就这么着了,出了问题我负责。
从事技术设计这一行本人感觉要经历三个阶段。开始是一头雾水,试来试去最后把电路弄工作
了也不知其所以然。二是到达一定程度了,系统的复杂性了解的比较清楚,但分不清主次。有
种说法是无经验的工程师看到一个逻辑器件只是0/1操作的门。有经验的看到的是寄生参数,串
扰回路,和基本逻辑组成的一个复杂网络。其实到达这一步还不能算对电路设计的精髓掌握了
。窃以为下一个层次是虽然看到一个系统其复杂性的方方面面,但能知道什么是决定性的因素
,什么是需要重点注意和解决的,什么是枝枝节节的东西不用去管它。往往处于第二层又自以
为是的人最难共事。有道是见树木不见森林,见森林不见树木。
写到这想到刚毕业工作时有个同学,由于他自小喜欢和摆弄电路,大家对他说的都很在意。有
次我们反向设计一个单板机,用万用表量连线。他说由于表笔有电压你们这么量会损坏逻辑块
。当时我们也是一楞一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