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电子工程世界-论坛 返回首页 EEWORLD首页 频道 EE大学堂 下载中心 Datasheet 专题
a26409310的个人空间 https://home.eeworld.com.cn/space-uid-263238.html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51中断

已有 982 次阅读2010-4-12 18:27

51单片机的中断系统详解 

中断系统:

8031单片机的中断系统简单实用,其基本特点是:有5个固定的可屏蔽中断源,3个在片内,2个在片外,它们在程序存储器中各有固定的中断入口地址,由此进入中断服务程序;5个中断源有两级中断优先级,可形成中断嵌套;2个特殊功能寄存器用于中断控制和条件设置的编程。

中断系统的结构:

5个中断源的符号、名称及产生的条件如下。

INT0:外部中断0,由P3.2端口线引入,低电平或下跳沿引起。

INT1:外部中断1,由P3.3端口线引入,低电平或下跳沿引起。

T0:定时器/计数器0中断,由T0计满回零引起。

T1:定时器/计数器l中断,由T1计满回零引起。

TI/RI:串行I/O中断,串行端口完成一帧字符发送/接收后引起。

整个中断系统的结构框图见下图一所示。

由图一可见,外部中断有下跳沿引起和低电平引起的选择;串行中断有发送(TI)相接收(R1)的区别;各个中断源打开与否,受中断自身的允许位和全局允许位的控制,并具有高优先级和低优先级的选择。

中断系统的控制寄存器:

中断系统有两个控制寄存器IE和IP,它们分别用来设定各个中断源的打开/关闭和中断优先级。此外,在TCON中另有4位用于选择引起外部中断的条件并作为标志位。

1.中断允许寄存器--IE

IE在特殊功能寄存器中,字节地址为A8H,位地址(由低位到高位)分别是A8H-AFH。

IE用来打开或关断各中断源的中断请求,基本格式如下图二所示:

EA:全局中断允许位。EA=0,关闭全部中断;EA=1,打开全局中断控制,在此条件下,由各个中断控制位确定相应中断的打开或关闭。

×:无效位。

ES:串行I/O中断允许位。ES=1,打开串行I/O中断;ES=0,关闭串行I/O中断。

ETl;定时器/计数器1中断允许位。ETl=1,打开T1中断;ETl=O,关闭T1中断。

EXl:外部中断l中断允许位。EXl=1,打开INT1;EXl=0,关闭INT1。

ET0:定时器/计数器0中断允许位。ET0=1,打开T0中断;ET0=0,关闭TO中断。

EXO:外部中断0中断允许位。Ex0=1,打开INT0;EX0=0,关闭INT0.

中断优先寄存器--IP:

IP在特殊功能寄存器中,字节地址为B8H,位地址(由低位到高位)分别是B8H一BFH,IP用来设定各个中断源属于两级中断中的哪一级,IP的基本格式如下图三所示:

×:无效位。

PS:串行I/O中断优先级控制位。PS=1,高优先级;PS=0,低优先级。

PTl:定时器/计数器1中断优先级控制位。PTl=1,高优先级;PTl=0,低优先级。

Pxl:外部中断1中断优先级控制位。Pxl=1,高优先级;PXl=O,低优先级。

PT0:定时器/计数器o中断优先级控制位。PT0=1,高优先级;PTO=0,低优先级。

Px0:外部中断0中断优先级控制位。Px0=1,高优先级;Px0=0,伤优先级。

在MCS-51单片机系列中,高级中断能够打断低级中断以形成中断嵌套;同级中断之间,或低级对高级中断则不能形成中断嵌套。若几个同级中断同时向CPU请求中断响应,则CPU按如下顺序确定响应的先后顺序:

INT0一T0---INT1一T1一RI/T1.

中断的响应过程

若某个中断源通过编程设置,处于被打开的状态,并满足中断响应的条件,而且`当前正在执行的那条指令已被执行完

1、当前末响应同级或高级中断

2、不是在操作IE,IP中断控制寄存器或执行REH指令则单片机响应此中断。

在正常的情况下,从中断请求信号有效开始,到中断得到响应,通常需要3个机器周期到8个机器周期。中断得到响应后,自动清除中断请求标志(对串行I/O端口的中断标志,要用软件清除),将断点即程序计数器之值(PC)压入堆栈(以备恢复用);然后把相应的中断入口地址装入PC,使程序转入到相应的中断服务程序中去执行。

各个中断源在程序存储器中的中断入口地址如下:

中断源 入口地址

INT0(外部中断0) 0003H

TF0(TO中断) 000BH

INT1(外部中断1) 0013H

TFl(T1中断) 001BH

RI/TI(串行口中断) 0023H

由于各个中断入口地址相隔甚近,不便于存放各个较长的中断服务程序,故通常在中断入口地址开始的二三个单元中,安排一条转移类指令,以转入到安排在那儿的中断服务程序。以T1中断为例,其过程下如图四所示。

由于5个中断源各有其中断请求标志0,TF0,IEl,TFl以及RI/TI,在中断源满足中断请求的条件下,各标志自动置1,以向CPU请求中断。如果某一中断源提出中断请求后,CPU不能立即响应,只要该中断请求标志不被软件人为清除,中断请求的状态就将一直保持,直到CPU响应了中断为止,对串行口中断而言,这一过程与其它4个中断的不同之处在于;即使CPU响应了中断,其中断标志RI/TI也不会自动清零,必须在中断服务程序中设置清除RI/TI的指令后,才会再一次地提出中断请求。

CPU的现场保护和恢复必须由被响应的相应中断服务程序去完成,当执行RETI中断返回指令后,断点值自动从栈顶2字节弹出,并装入PC寄存器,使CPU继续执行被打断了的程序。

下面给出一个应用定时器中断的实例。

现要求编制一段程序,使P1.0端口线上输出周期为2ms的方波脉冲。设单片机晶振频率

Fosc=6MHZ.

1、方法:利用定时器T0作1ms定时,达到定时值后引起中断,在中断服务程序中,使P1.0的状态取一次反,并再次定时1ms。

2、定时初值:机器周期MC=12/fosc=2us。所以定时lms所需的机器周期个数为500D,亦即0lF4H。设T0为工作方式1(16位方式),则定时初值是(01F4H)求补=FEOCH

START: MOV TMOD,#01H ;T0为定时器状态,工作方式1

  MOV TL0,#0CH ;T0的低位定时初值

  MOV TH0,#0FEH ;T0的高位定时初值

  MOV TCON,#10H ;打开T0

  SETB ET0 ;1ET0,即允许T0中断

  SETB EA ;1EA,即充许全局中断

  AJMP $ ;动态暂存

000BH: AJMP IST0 ;转入T0中断服务程序入口地址IST0

IST0: MOV TL0,#0CH ;重置定时器初值

  MOV TH0,#0FEH ;重置定时器初值

  CPL P1.0 ;P1.0取反

  RET1 ;中断返回

串行端口的控制寄存器:

串行端口共有2个控制寄存器SCON和PCON,用以设置串行端口的工作方式、接收/发送的运行状态、接收/发送数据的特征、波特率的大小,以及作为运行的中断标志等。

`串行口控制寄存器SCON

SCON的字节地址是98H,位地址(由低位到高位)分别是98H一9FH。SCON的格式如图五所示。

SMo,SMl:

串行口工作方式控制位。

00--方式0;01--方式1;

10--方式2;11--方式3。

SM2:

仅用于方式2和方式3的多机通讯控制位

发送机SM2=1(要求程控设置)。

当为方式2或方式3时:

接收机 SM2=1时,若RB8=1,可引起串行接收中断;若RB8=0,不

引起串行接收中断。SM2=0时,若RB8=1,可引起串行接收中断;若

RB8=0,亦可引起串行接收中断。

REN:

串行接收允许位。

0--禁止接收;1--允许接收。

TB8:

在方式2,3中,TB8是发送机要发送的第9位数据。

RB8:

在方式2,3中,RB8是接收机接收到的第9位数据,该数据正好来自发

送机的TB8。

TI:

发送中断标志位。发送前必须用软件清零,发送过程中TI保持零电平,

发送完一帧数据后,由硬件自动置1。如要再发送,必须用软件再清零。

RI:

接收中断标志位。接收前,必须用软件清零,接收过程中RI保持零电

平,接收完一帧数据后,由片内硬件自动置1。如要再接收,必须用软件

再清零。

电源控制寄存器PCON

PCON的字节地址为87H,无位地址,PCON的格式如图六所示。需指出的是,对80C31单片机而言,PCON还有几位有效控制位。

SMOD:波特率加倍位。在计算串行方式1,2,3的波特率时;0---不加倍;1---加倍。

串行中断的应用特点:

8031单片机的串行I/O端口是一个中断源,有两个中断标志RI和TI,RI用于接收,TI用于发送。

串行端口无论在何种工作方式下,发送/接收前都必须对TI/RI清零。当一帧数据发送/接收完后,TI/RI自动置1,如要再发送/接收,必须先用软件将其清除。

在串行中断被打开的条件下,对方式0和方式1来说,一帧数据发送/接收完后,除置位TI/RI外,还会引起串行中断请求,并执行串行中侧目务程序。但对方式2和方式3的接收机而言,还要视SM2和RB8的状态,才可确定RI是否被置位以及串行中断的开放:

SM2 RB8 接收机中断标志与中断状态

0 1 激活RI,引起中断

1 0 不激活RI,不引起中断

1 1 激活RI,引起中断

单片机正是利用方式2,3的这一特点,实现多机间的通信。串行端口的常用应用方法见相关章节。

波特率的确定:

对方式0来说,波特率已固定成fosc/12,随着外部晶振的频率不同,波特率亦不相同。常用的fosc有12MHz和6MHz,所以波特率相应为1000×103和500×103位/s。在此方式下,数据将自动地按固定的波特率发送/接收,完全不用设置。

对方式2而言,波特率的计算式为2SMOD·fosc/64。当SMOD=0时,波特率为fm/64;当SMOD=1时,波特率为fosc/32。在此方式下,程控设置SMOD位的状态后,波特率就确定了,不需要再作其它设置。

对方式1和方式3来说,波特率的计算式为2SMOD/32×T1溢出率,根据SMOD状态位的不同,波特率有Tl/32溢出率和T1/16溢出率两种。由于T1溢出率的设置是方便的,因而波特率的选择将十

分享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