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一同学花了很长一段时间去研究这个摇摇棒,之前的一个版本是16个灯的,效果很糟糕,经过很多次的尝试,终于出来这种能自适应摇晃速度的摇摇棒,而且采用的是滚珠开关,并没有用水银开关,大家都知道水银是有毒的,如果给小孩子玩不小心摔破了就不好了。当时考虑了很久我建议用水银开关,因为如果用水银开关的话效果会好很多,我同学就坚持要安全一点的滚珠开关。虽然是可以用程序来搞定滚珠开关所带来的接触不良的问题。但这样一来也使得程序要麻烦一点。后来经过很多次测试,本来做了最坏的打算的。我们的PCB版都打好了,但程序根本就没调好,只是我们的一个想法而已。用STC11F04的8个IO来驱动32颗灯,确实挺有意思的。这样一来PCB版就很好布线了,才8条线而已。但是我们都知道,往往硬件上的带来的方便将会带来程序上的复杂。果然我们陷入了困境。每天就那样郁闷的试了一次又一次,真的用了很多种方法,虽然不难,但对于我们这些玩单片机不是很熟悉的人来说是挺痛苦的,但我们没曾放弃过,经过差不多一个月的程序调试终于有效果了。那一刻的心情到现在还记得。或许玩单片机的乐趣就在这里吧!当你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之后,你会忘记在做的过程中所带来失望和伤心!
目前只有蓝色和绿色的。知道为什么最常用又便宜的红色灯没用吗。我们在测试的过程中发现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红色发光二级管比大多数颜色的发光二级管的压降要低一点,所以一摇的时候不该亮的地方也会有点亮。用了8个IO口就意味这很多口是复用的。所以我们用到了这款单片机的高阻状态来使得不该亮的灯灭掉,但不足以使红色的发光二级管屏蔽掉。所以就一直没再去试过。不过我想也是可以的,做下小手脚就可以了。因为做出来后,又忙着做其他的东西了,就没再多花时间研究它了。
下面来看看它的原理图:
硬件很简单是吧,就那么几条线而已,有朋友会觉得这样的接线亮度能保证吗?我想说如果你在黑暗的夜晚摇一下就知道那刺眼的亮度。根据技术资料,STC11F04单片机的IO口模式有强推挽输出的,电流最大可达到20MA,只是驱动4个灯而已,而且不是时刻都全亮的,这样一来有常识的朋友都知道了,那亮度是没问题的。
如果你手上有材料就可以动手做了。摇摇棒的原理很简单就是基于人眼的视觉暂存原理制作的。人的眼睛很好骗,快一点闪烁的东西就觉得是常亮的,显示器的原理也是如此。如果你想要我打印的PCB版的话就更好了,我会感谢你的。另外送全部的制作资料,让你真正理解透摇摇棒的原理。
视频地址: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kxMjUxNzQ0.html
相机不好也不太好拍,真正的效果没拍出来,实际好好很多的!
如果有材料不想买的就找我要程序吧!在这里我就不公布全部程序了!
我的淘宝地址:http://item.taobao.com/item.htm?id=6654871198
下面来看看元器件图:
用到的元器件有:带盖的7号电池盒两个;
高亮度直径3MM的发光二级管32个;
滚珠开关和按键各一个;
STC11F04单片机和座各一个;
PCB版一个;
主要特点有:
1.能显示13组左右的字或者图片,能显示高32宽64的图像和字体任意,开机后自动切换每一组字,按了一下背部的开关后变成手动切换!能根据自己的喜好用字模软件编写各种各样的字体和图片,方法很简单!只要有单片机的一点基础就可以随意的玩耍,送给朋友和喜欢的人是件不错的礼物哦!如需要特制,请与我联系!此摇摇棒其实是没限制的,可以显示高32宽很长的字和图片,只不过麻烦的是要手晃得大一点而已!所以通常都限制在合适的范围!
2.电路版是PCB单层版,容易制作,也容易成功!
3.LED采用高亮度直径3MM的发光二级管!使得图像的分辨率高很多!
4.硬件设计上也下了功夫,不仅线少,使用的元件也少!
5.有送字模软件和程序,教你如何烧字和改字,很适合DIY!让你真正理解摇摇棒是如何实现的,其实效果跟商品化的有的比了。另外不懂单片机编程的朋友也可以为你定制!
6.颜色目前只有蓝色和绿色 往后再添加其他颜色!
焊接注意事项:滚珠开关焊接时要注意方向,先随便焊接如果字是正向的那代表就是接对了,如果反了就倒过来接就OK了。电池盒是带盖的,比较贵啊这东西!不过为了拿起来摇手感好一点就采用两个带盖的电池盒。实际是用3个电池的,把其中一个电池盒的一节电池位置短接就可以了!这东西不耗电的,上了电池以后可以用很久。不摇的时候灯是不会亮的。最后把两个电池盒用胶水沾稳就可以了。电池盒本身是带开关的,这样一来就多了一个开关,那就随便一个开关作为电源开关就行了。接电池盒的时候要注意一下两个电池盒是串联的,接单片机的20脚的就是电源的正,接10脚的就是负,PCB就那么几条线,眼瞄一下就知道了。接反了也没关系,那点电压短时间也烧不坏单片机的。还有就是设计的不是很好,把单片机取出来的时候有点挤,不过没关系,把版子稍微弯一点就可以把单片机取出来换字了!灯从上到下注意极性,一正一反这样接,看好PCB版就知道了!单片机没用复位脚和晶振,烧写的时候注意烧写软件的设置默认就行了,本身就用内部晶振的!
最后祝大家制作成功!!
效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