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电子工程世界-论坛
返回首页
EEWORLD首页
频道
EE大学堂
下载中心
Datasheet
专题
单片机
物联网
汽车电子
嵌入式
手机/便携
模拟电子
家用电子
网络通信
电源管理
工业控制
测试测量
半导体设计/制造
安防电子
传感器
医疗电子
qewnja的个人空间
https://home.eeworld.com.cn/space-uid-1003058.html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空间首页
动态
记录
日志
相册
主题
分享
留言板
个人资料
借用开发板
论坛
淘帖
Collection
查看新帖
最新回复
社区活动
联系管理员
我的空间
帖子
日志
收藏
好友
勋章
积分
安全验证
请完成以下验证码
日志
关于低功耗设计的一个案例
已有 1912 次阅读
2018-6-27 11:22
|
个人分类:
低功耗技术杂谈
公司是做车载相关设备的,某款终端客户要求在低功耗状态下采用电池工作30天,由于车载GPS终端一般采用GPS模块采集经纬度信息通过GPRS网络上传数据中心的方式来工作,所以两个模块都是耗电大户,GSM模块在GPRS联网状态下峰值电流可达2A,其工作电流最大可达220ma,GPS模块一般在60-70ma左右,所以低功耗状态下必须切断这两个模块的电源,由于终端体积较小无法采用体积更大蓄电池来供电,最大只能选用3.7V 2400ma的锂电池来供电,这样就决定了终端必须在休眠时进入超低功耗状态下,经过设计
电路
,将GSM模块与GPS模块的电源分别通过使用可控LDO用CPU来控制切断电源,样机制作完毕,调试发现电流比预先设计的大2ma左右,无法达到要求,理论上在终端进入低功耗状态下其耗电应该在1ma以下,但是目前看来多出来了2ma左右,真是百思不得其解,进一步分析电路发现,GSM模块与GPS模块即使在关断其电源的情况下居然也有近1ma左右的电流消耗,发现了问题所在就剩仔细排查了,终于发现了为什么会有1ma的电流消耗,如上图所示,终端在休眠时CPU依次将GPS模块GSM模块电源切断,此时两个模块均处于掉电状态,但是此时CPU的串口引脚还接在模块的串口引脚上,由于模块或者IC在设计的时候考虑到防止引脚上出现高于电源电压的电平出现,于是在总线上做了如图2的一种保护,当模块处于掉电的状态时,其总线由于有二极管进行保护则其电压被箝位0.3-0.7V左右,所以当CPU的TX引脚输出为高电平(3.3V)时则电压一部分电压直接经过到电源的二极管达到了VCC引脚,进而经过了整个模块形成的负载,构成回路,虽然不足以让模块正常工作,但其损耗的电源对于一款低功耗的产品来说还是很可观的,所以,要求软件工程师在CPU进入休眠状态时,先将接到两个模块的串口的I/O口设置为高阻态,经过测试,终端在低功耗状态下已经可以达到800ua,满足之前的计算要求,可以达到客户要求,至此样机测试完成。
本文来自论坛,点击查看完整帖子内容。
收藏
邀请
举报
全部
作者的其他最新日志
•
现在车载项目中大家还在用总线隔离模块吗?
•
在低功耗系统中MOS管的应用
•
分享一个RS485总线隔离模块:MRT485DLT
•
分享一个RS232总线隔离模块:MRT232DLT
•
分享一个CAN总线隔离模块:MRT1040DLT
评论 (
0
个评论)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评论
qewnja
加为好友
给我留言
打个招呼
发送消息
热门文章
头条资讯
马斯克用一块电池打破了新能源僵局
原创聚合|Linux阅码场原创精华文章汇总与征稿
赛普拉斯进入中国20周年庆典在北京举行
无创想,不奇迹!了解 TE Connectivity
小米产业基金的2021年投资版图
并购、合资、入股,富士康的芯片之路
新增数据手册
500R07N8R2CV4T
Y008956K2000TR23R
SMCJ54-M3/9AT
67917-112LF
RM222-020-511-7625
AR06ATCV4422
热搜器件
8924550000
F339X243930KF02W0
105314-2306
330DS004M2004-5
SIT8208AI-GF-33E-33.330000T
PT06SE-14-19P(SR)
推荐下载
顺德建筑光伏系统设计导则
频率计权的数字化实现
DDR的原理和时序
应用RLS算法
555集成电路应用800例
东芝单片机(T900系列)标准库函数的源代码
推荐关注
BEV感知技术:多相机数据采集与高精度时间同步方案
In depth analysis of alternative SN6507 products(替代SN6507)
《Linux内核深度解析》-文件系统简单介绍的学习
《Linux内核深度解析》-文件系统总体架构
《Linux内核深度解析》-系统调用学习
《Linux内核深度解析》-- 内核互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