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电子工程世界-论坛 返回首页 EEWORLD首页 频道 EE大学堂 下载中心 Datasheet 专题
kevin的个人空间 https://home.eeworld.com.cn/space-uid-155.html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XILINX的ARM+FPGA产品终于发布了,还是双核的

已有 1259 次阅读2010-8-20 17:28

今天打开邮箱,发现公司终于发布了细节:

http://www.xilinx.com/technology/roadmap/processing-platform.htm

罗列一下亮点:

1. 双核ARM Dual-core 800Mhz Cortex-A9

这里延续了XILINX的过去内嵌powerpc产品的特点,也是双核的。

究其原因,仍然是通讯类的大客户要求使然。通讯类大客户习惯用一个CPU管数据流的收,一个管数据流的发,软件都写成这样了,延续双核就不需要什么大的修改。

在ARM的架构中Cortex-A9采用的是最新的ARMv7-A架构,比ARM11还好高一个档次,加上800MHZ主频绝对强悍,再加上已经做好的众多硬件加速算法IP核随时可被调用,这性能,不是一般的强。用在视频,通讯,汽车,医疗,都很有用。

因此,此款芯片的定位仍然是高端应用。

2. 众多的操作系统支持:

Linux, WindRiver’s VxWorks, Micrium’s uC-OSII and others。

看来,跑Android也应该可行,linux嘛,还是ARM的。

同时硬件抽象层软件HAL也提供了,这样,搞纯软件的弟兄们终于可以大展身手了。FPGA不会不要紧,会调用软件API就可以了。

3.众多的硬核外设。

DDR接口,PCIe, G比特以太网,等通用的外设,你能想到的,都已经集成到硬核中,省事。

4. IP标准化

对于FPGA部分,采用了更标准化的定义,使得IP的开发和第三方开发更容易。

5. 交叉互联总线

采用交叉互联的方式将FPGA中的IP与AMBA连接起来,可以降低单一总线上的数据流量,移除传统的挂在总线上的硬件加速模块对总线带宽占用的压力。这个修改至关重要,否则,硬件加速再快,总线带宽是瓶颈也不行。因此XILINX和ARM一起定义了这种结构。

6. 28nm节点

由于采用了HKMG工艺,加上从CPU到外设的大量硬核化,使得功耗会非常低,价格也不会很高。

最后,有图有真相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