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电子工程世界-论坛 返回首页 EEWORLD首页 频道 EE大学堂 下载中心 Datasheet 专题
Walker_s的个人空间 https://home.eeworld.com.cn/space-uid-1015587.html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翻译环境与执行环境(学习笔记)(转载)

已有 463 次阅读2018-9-27 09:45 |个人分类:C与指针| C语言

在ANSI C标准的实现中,存在两种环境:翻译环境执行环境

1、翻译环境

翻译环境,是指“源代码被转换为可执行机器指令”的环境。在翻译过程中,C源文件经编译,转换为目标代码。然后,由链接器(linker),将目标代码文件,与标准C函数库、程序员个人程序库所引用到的函数,捆绑到一起,链接成一个单一完整的可执行程序。

编译阶段,先是预处理器根据预处理指令(#include、#define等)执行文本操作,对源代码进行修改。如:#include<stdio.h>,读入用名为stdio.h的库函数头文件内容,替换该指令语句;# define PAI 3.14,表示把PAI定义为3.14,源文件中任何PAI,都会被替换为3.14。另外,删除“\\”、“/**/”注释内容,也是该阶段起作用。

然后,源代码经过解析,解读语句,判断是否需要报错、发出警告,生成目标代码。如果程序员在编译命令中要求编译器进行优化,则由优化器对目标代码进一步处理,提高执行效率。但优化过程需要额外时间,故程序调试中,一般不启用,生产正式产品时再加入。

2、执行环境

执行环境,是指“实际执行代码”的环境。在该过程中,程序载入到内存中,同时,不是存储在堆栈中且未初始化的变量进行初始化。然后开始运行程序。

--------------------- 本文来自 Walker_s_ 的CSDN 博客 ,全文地址请点击:https://blog.csdn.net/Walker_s_/article/details/82814907?utm_source=copy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热门文章